七哀诗三首·其三
作者:王粲 朝代:魏晋内容: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创作背景
: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
更(gēng):经历。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当迟:胆敢迟缓。
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逃难的人。
反,同“返”,返回。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兹(zī):此,这里。
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谘(zī):同“咨”。征询,商议。赏析
: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登泰山记
湘南即事
清平乐·凄凄切切
开圣寺
再上湘江
悼曾孟朴
玉阶怨·夕殿下珠帘
念奴娇·春情
东还
送宇文六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千秋岁·次韵少游
皖寓楼夜独坐 其一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皖寓楼夜独坐 其二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皖寓楼夜独坐 其三
剑器近·夜来雨
贺新郎·兵后寓吴
季野之江上,赋此赠别,兼致雪楼、慎登 其一
季野之江上,赋此赠别,兼致雪楼、慎登 其二
芳树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渔父
中秋月夜偕艺叔,伯秀出游访季野,复登西城远眺有怀
登永嘉绿嶂山
题李范之陶然亭话别图
咏怀二首
次韵寄和寸梅北京,兼怀慎思
登单于台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同光炯游花山中方寺
怀李范老
江城子·嫩黄初染绿初描
南涧中题
渔歌子·荻花秋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光炯避难蜀中,闻有峨嵋之行,赋此奉怀
满江红·暮雨初收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悼吴摰父
夜宴左氏庄
东瀛归来闻近事,书愤一律,用门存韵和三兄
沁园春·试望阴山
俄据奉天,早川君有感事之作,依韵和之
晓至湖上
甲辰秋,光炯为兴皖学,往来湘沪间,与予晤皖上,江头对饮,感而有作,依韵和之
铜驼悲
登黄鹤楼偕叔节和因字韵
点绛唇·高柳蝉嘶
秋行
铁华以晚眺诗见示,自谓不减放翁,因和韵代简奉答
永遇乐·舟中感旧
移家归桐,舟中偶咏二律寄三兄,叠清字韵
戏答元珍
春日饮长啸阁,慎思有感时之作,和韵奉答
平甫见招不欲往
送章锡卿广文游日本
夜归
春归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减字木兰花·立春
光炯将赴云南制府幕,泛海取道越南,赋此赠别
寄赠光炯,即用其帆影楼诗韵 其一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寄赠光炯,即用其帆影楼诗韵 其二
寄怀光炯
灵隐寺月夜
次韵和张石卿,兼题其山中诗稿
水龙吟·秋兴
重阳雨饮次韵和艺叔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与崔策登西山
寄怀臧雪楼合肥
次韵和晋华,兼简季野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凌寒亭
甲寅除夕感怀示儿女 其一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构法华寺西亭
满庭芳·堠雪翻鸦
秋浦寄内
甲寅除夕感怀示儿女 其二
何子翔避居上海,以近作诗见示,次韵二律奉怀 其一
锦堂春·坠髻慵梳
何子翔避居上海,以近作诗见示,次韵二律奉怀 其二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夏夜读季野、艺叔二君诗集,时风雨甚狂,即次集中唱和韵赋感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沁园春·观潮
贲兄以七十生日纵笔诗见示,次韵和呈
出都二首 其一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金乡张氏园亭
出都二首 其二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慎登书来,感愤新说,系诗见怀,次韵和答
丁巳季春之初,登中校爱景亭有感,次闻源原韵 其一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丁巳季春之初,登中校爱景亭有感,次闻源原韵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