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二首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内容: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创作背景
: 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尽管家乡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伦之乐,却难以排遣苦闷的情怀,因写此组诗。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批注》中对《咏怀二首》的写作缘起是这样说的:“此二作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礼,后者言在昌谷。”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注释
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因病罢免。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
断梗:折断的苇梗。
一筒书:一卷书。
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著书:一作“看书”。
讵(jù):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幅巾:裹头的绸巾。
苦檗(bò):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自宜:一作“相宜”。赏析
: 第一首诗全借司马相如的行事来抒发自己的愤慨。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但在汉武帝时只当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园的小官。他抑郁不得志,终于弃官而去,闲居在茂陵家中。在他生前,梁孝王刘武与汉武帝刘彻都先后抛弃了他。等他死后,武帝却把他所写祭天地神灵的《封禅书》吹捧起来,而且亲自到泰山隆重祭祀。李贺就抓住这个古人的遭遇,结合自己的身世写出了这首寄寓深远的《咏怀》诗。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四句,描写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遗弃后与爱妻卓文君在茂陵家居时的恩爱闲逸的生活。碧绿的蔓草挂满了井边的石栏,环境是那么优美宁静。相如白天无事,不免又对着知音文君弹起琴来,那曲曲幽韵传达出多少难言的心事。和煦的春风吹乱了文君美丽的鬓影。这里表面上写得悠闲自得,充满了一片天伦之乐,实际却吐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正如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六中所写:“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同样充塞着一种痛苦到接近麻木的情绪。
后部分也是四句,明写梁王与武帝把相如像断草败梗一般地抛弃,只是武帝更懂得打一下、拉一把的政治权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要利用相如的遗著《封禅书》,为自己涂脂抹粉。他亲自登上泰山之顶,装模作样地对着天地礼拜。从相如的角度着眼,这个志大才高写下了煌煌赋作的文士,却“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死后还硬被拉去为统治者粉饰太平,这真是可恨可叹。一个“唯”字,含蓄着诉不尽的凄凉辛酸,似乎他留给人间的贡献,就只是这篇《封禅书》了,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通篇似乎都是写司马相如,其实诗人已经巧妙地将自己融化进去,所以诗作题为《咏怀》。茂陵家居的情景,正是长吉昌谷赋闲的写照;而泰山顶上的封禅礼拜,也正与长吉屈身奉礼郎的虚应礼赞如出一辙。
第二首诗抒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象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一“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说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份的。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作者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
《咏怀》这类诗,自西晋阮籍创体以来,或托比兴,或借史实,或抒感怀,或重讽谕,其手法多变,总以显示真实情怀,言远旨深为贵。此篇以赋为主,直写自身苦状,透露不遇心态,塑造出一个受压制被鄙弃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就认识和审美价值而言,是有它的独特贡献的。次韵寄和寸梅北京,兼怀慎思
登单于台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同光炯游花山中方寺
怀李范老
江城子·嫩黄初染绿初描
南涧中题
渔歌子·荻花秋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光炯避难蜀中,闻有峨嵋之行,赋此奉怀
满江红·暮雨初收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悼吴摰父
夜宴左氏庄
东瀛归来闻近事,书愤一律,用门存韵和三兄
沁园春·试望阴山
俄据奉天,早川君有感事之作,依韵和之
晓至湖上
甲辰秋,光炯为兴皖学,往来湘沪间,与予晤皖上,江头对饮,感而有作,依韵和之
铜驼悲
登黄鹤楼偕叔节和因字韵
点绛唇·高柳蝉嘶
秋行
铁华以晚眺诗见示,自谓不减放翁,因和韵代简奉答
永遇乐·舟中感旧
移家归桐,舟中偶咏二律寄三兄,叠清字韵
戏答元珍
春日饮长啸阁,慎思有感时之作,和韵奉答
平甫见招不欲往
送章锡卿广文游日本
夜归
春归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减字木兰花·立春
光炯将赴云南制府幕,泛海取道越南,赋此赠别
寄赠光炯,即用其帆影楼诗韵 其一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寄赠光炯,即用其帆影楼诗韵 其二
寄怀光炯
灵隐寺月夜
次韵和张石卿,兼题其山中诗稿
水龙吟·秋兴
重阳雨饮次韵和艺叔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与崔策登西山
寄怀臧雪楼合肥
次韵和晋华,兼简季野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凌寒亭
甲寅除夕感怀示儿女 其一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构法华寺西亭
满庭芳·堠雪翻鸦
秋浦寄内
甲寅除夕感怀示儿女 其二
何子翔避居上海,以近作诗见示,次韵二律奉怀 其一
锦堂春·坠髻慵梳
何子翔避居上海,以近作诗见示,次韵二律奉怀 其二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夏夜读季野、艺叔二君诗集,时风雨甚狂,即次集中唱和韵赋感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沁园春·观潮
贲兄以七十生日纵笔诗见示,次韵和呈
出都二首 其一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金乡张氏园亭
出都二首 其二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慎登书来,感愤新说,系诗见怀,次韵和答
丁巳季春之初,登中校爱景亭有感,次闻源原韵 其一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丁巳季春之初,登中校爱景亭有感,次闻源原韵 其二
寄宇文判官
南乡子·捣衣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次韵答慎思,即题其兰菊齐芳图
春阴
次韵和慎登对雪见怀之作
江城子·病起春尽
醉蓬莱
郑清侯自泰州和予看雪诗,赋此奉答
艺叔都中来时,原韵和之
捣衣篇
成都曲
夏夜晋华、季野同来勺园纳凉,季野并示夜坐有感诗,次韵
己未重九偕仲勉光炯登迎江寺浮图,儿孙三人随侍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画堂春·寄子由
仲永南归,阅吾诗卷,有题赠之作,次韵和答
疏君通甫以所藏金梅僧遗画长卷属题,通甫笃于故旧,而予亦不无宿草秋风之感,遂成一律
岁暮和张常侍
庆清朝慢·踏青
宾如筑菱湖公园,久期予至,今来三月,不及观荷,宾如有赏雪之约,赋呈一律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
慎思来城居吾家,连夕谈学多感,有与天园咏凌寒亭薜萝唱和诗,遂亦次韵
鼓笛慢·乱花丛里曾携手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季野至江上赋诗,有更寄空山慰老槃句,谓予也,感怀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