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内容: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创作背景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康熙帝奉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词人随从扈驾。途经黄花城,词人看到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有感而发,作下此词。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黄花城:在今北京怀柔境内。纳兰扈驾东巡,此为必经之地。一说在五台山附近。
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栈(zhàn):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赏析
: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寿某君四首 其三
寿某君四首 其四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墨梅
三十初度漫成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过九里河口占
满庭芳·天风海涛
杂说四·马说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题毕莘舫将军封侯图
题张杏村先生十年浪迹图
睦州四韵
画眉鸟
赠某君二首 其一
赠某君二首 其二
山园小梅二首
湘口送友人
代寿殷母江太夫人四首 其一
代寿殷母江太夫人四首 其二
新竹
过苏州
代寿殷母江太夫人四首 其三
葬花吟
代寿殷母江太夫人四首 其四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癸亥九月偕程君颂嘉、王子云轩、顾子经笙、吴子干卿游青山寺纪之以诗三首 其一
秋至怀归诗
癸亥九月偕程君颂嘉、王子云轩、顾子经笙、吴子斡卿游青山寺纪之以诗三首 其二
菊花
感事
答张十一功曹
病梅馆记
癸亥九月偕程君颂嘉、王子云轩、顾子经笙、吴子斡卿游青山寺纪之以诗三首 其三
宿澄上人院
寿某母二首 其一
淡黄柳·空城晓角
寿某母二首 其二
病起为友人画桃花燕子便面即题其上
落花
题溪山静意图三首 其一
题溪山静意图三首 其二
南乡子·冬夜
瑞龙吟·大石春景
题溪山静意图三首 其三
感遇·江南有丹橘
题老少年画扇四首 其一
题老少年画扇四首 其二
临平泊舟
玉树后庭花
题老少年画扇四首 其三
咏同心芙蓉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咏菊
题老少年画扇四首 其四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灞陵行送别
题画荷花鸳鸯青蛙
钴鉧潭西小丘记
题倪云林画山水二首 其一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春日
题倪云林画山水二首 其二
落花
题画菊
题画莱菔青菜二首 其一
题画莱菔青菜二首 其二
赋得江边柳
金明池·咏寒柳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一
深院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二
调笑令·胡马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三
咏白海棠
春晚书山家·其二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四
访妙玉乞红梅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五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六
咏梧桐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七
送魏二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八
书幽芳亭记
点绛唇·时霎清明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九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哭陶君锡侯十首 其十
蜡日
题菊
薛宝钗咏白海棠
更漏子·雪藏梅
题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残菊
归燕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