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春
作者:朱庭玉 朝代:元代内容:
暖风迟日春天,朱颜绿鬓芳年,挈榼携童跨蹇。溪山佳处,好将春事留连。 春
参差竹笋抽簪,累垂梅子攒金,旋趁庭槐翠阴。南风解愠,快哉消我烦襟。 夏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秋
门前六出狂飞,樽前万事休提,为问东君信息。急教人探,小梅江上先知。 冬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注释
芙蓉:指荷花。
辞柯:离开枝干。
题红:在红叶上题诗。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后两人终成良缘。鉴赏
: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夏初临 题西湖饯春图
客中初夏
东屯北崦
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
鲁东门观刈蒲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南奔书怀
戎马用杜少陵江汉韵
御街行·秋日怀旧
读岳忠武王集
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
仿张船山佛前饮酒浩然有得四律并用其韵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寄仲容南京 其二
用前韵柬鹏云
拟古九首
醒心亭记
冬十月
扶风歌
春游湖
思帝乡·春日游
石将军战场歌
闻太一越山被捕慨然赋此二首 其一
夜思中原
闻太一越山被捕慨然赋此二首 其二
石钟山记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打马赋
清明二首
题三子游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一
聚星堂雪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二
湖上
德祐二年岁旦·其二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清平乐·题上卢桥
白云泉
吹万亚子石子憩南挈眷游杭同社诸子假柏堂竹阁燕集到者二十八人诗以纪事和白丁韵
野望
题亚子湖海行吟草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赠春航次白丁韵
晚出新亭
与菊仙一夕话有赠
偕亚子吹万石子游西泠印社即题其壁
夜宿石门诗
示亚子用亚子赠秋叶韵
感遇十二首·其一
示秋叶用秋叶赠亚子韵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亚子招饮湖楼即席分得先韵
为亚子题分湖旧隐图成以风木庵图乞题二首 其一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为亚子题分湖旧隐图成以风木庵图乞题二首 其二
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南乡子·春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题三子游草次吹万见赠原韵与三兄不识同赋
题西泠扶醉照片寄亚子用吹万韵
卜算子·十载仰高明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一
短歌行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二
题玉泉溪
酬李穆见寄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寄生草·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春暮郊游
满江红·为问封姨
梦游虎丘
日本投降世界和平公园开庆祝会感而赋此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清平乐·怀人
感谢冶盦先生借书
浪淘沙·青草湖中万里程
清明郊游
邯郸客舍歌
秋末晚眺
红牡丹
题秋江钓艇图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中秋夜二首 其一
中秋夜二首 其二
七哀诗三首·其三
登泰山记
湘南即事
清平乐·凄凄切切
开圣寺
再上湘江
悼曾孟朴
玉阶怨·夕殿下珠帘
念奴娇·春情
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