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代内容: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创作背景

: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晋陵郡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县)任县丞、县尉等地方小官时,写下不少诗,流传至今的以《大酺》为题的就有两篇。

注释

:大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帝赐大酺,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鉴赏

: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妆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诗以民情开始,又以写民愿作结。首尾相应,自然浑成。   杜审言这首《大酺》正如胡应麟所评说的“极高华雄整”。若就其所要表现的《大酺》主题来说,其形式是精美得当的,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这虽然与造意取词、取象设色有关,但更主要的在于诗人的心胸和气质以及艺术修养等。

戊辰三月过武仲二兄媚秋堂获观邑贤薛剑公为陈独漉作石竹芝兰画册敬题一律

梦江南·昏鸦尽

五月二十八日为顾亭林先生生日是日适读先生诗

九日登龙华塔同诸贞壮邓秋枚

沪江重遇罗敷庵歌席中赋赠

为农

诸将四首 其一

初到黄州

纵游淮南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诸将四首 其二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忆钱塘江

诸将四首 其三

秣陵

诸将四首 其四

题郑所南诗集后

点绛唇·高峡流云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岁暮示秋枚

白帝城怀古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阆水歌

清明忆广州

九日寄秦觏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苏小小墓

南归,甫抵家门,次儿绶华遽殇。吟咏概绝,两月有馀。小暑日,独坐海幢寺后园,得句

海舟夕眺

游龙门奉先寺

邻歌

成都府

七月二十二日江楼晓起

岐阳三首

寄和刘三将之杭州留别原韵

秋水阁记

秋雨初晴得高天梅见怀诗还答

春晓曲 / 玉楼春 / 木兰花

近状书寄广州何君选张筱文

题陈白沙先生自写诗卷后

于园

题陈云淙霜钟琴拓本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泗州僧伽塔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九日

即席送诸贞壮南昌之行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题天梅万树梅花绕一庐卷子

病中

南归治装箧中得亡儿旧函

蜀道后期

海夜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 其一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 其二

天平山中

相逢行二首

北郭展墓

晚渡珠江岸侧未归

寄内

沉醉东风·闲居

采桑子·重阳

七月初六日赴沪海上大风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初到杭州宿三潭晓起望湖

南屏谒张苍水墓

游兰溪 / 游沙湖

吴门道中二首

岳坟

青阳渡

山居杂咏

题孤山放鹤亭

吉祥寺赏牡丹

过灵隐寺见洪杨劫后遗迹

登六和塔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水口行舟二首

别西湖兼呈西溪长何庚生丈

谒金门·杨花落

临江留别秋枚

夏初雨后寻愚溪

风流子·秋郊即事

春晚典衣购书数十部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为黄诏平题绣角笺

曼殊自日本寄画,作风絮美人,题为“调筝人绘”,命之曰“春愁”,赋此答之

放后遇恩不沾

登河北城楼作

中秋步月用丁未海上韵

渔父·云溪湾里钓鱼翁

自题蒹葭图寄黄宾虹索画

题蔡哲夫新得汉六花铜镜拓本

九日同春坡道人登高

十月十一夜月中有怀曼殊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