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内容: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注释
: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如高适诗“汉家烟尘在东北”。这时遍地干戈,惟成都尚无战事,故曰烟尘外。
从兹老: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终老之意。
赊:远也。国:指长安。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即此可见。
勾漏令:指晋葛洪。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简析
: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诸将四首 其一
初到黄州
纵游淮南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诸将四首 其二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忆钱塘江
诸将四首 其三
秣陵
诸将四首 其四
题郑所南诗集后
点绛唇·高峡流云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岁暮示秋枚
白帝城怀古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阆水歌
清明忆广州
九日寄秦觏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苏小小墓
南归,甫抵家门,次儿绶华遽殇。吟咏概绝,两月有馀。小暑日,独坐海幢寺后园,得句
海舟夕眺
游龙门奉先寺
邻歌
成都府
七月二十二日江楼晓起
岐阳三首
寄和刘三将之杭州留别原韵
秋水阁记
秋雨初晴得高天梅见怀诗还答
春晓曲 / 玉楼春 / 木兰花
近状书寄广州何君选张筱文
题陈白沙先生自写诗卷后
于园
题陈云淙霜钟琴拓本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泗州僧伽塔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九日
即席送诸贞壮南昌之行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题天梅万树梅花绕一庐卷子
病中
南归治装箧中得亡儿旧函
蜀道后期
海夜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 其一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 其二
天平山中
相逢行二首
北郭展墓
晚渡珠江岸侧未归
寄内
沉醉东风·闲居
采桑子·重阳
七月初六日赴沪海上大风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初到杭州宿三潭晓起望湖
南屏谒张苍水墓
游兰溪 / 游沙湖
吴门道中二首
岳坟
青阳渡
山居杂咏
题孤山放鹤亭
吉祥寺赏牡丹
过灵隐寺见洪杨劫后遗迹
登六和塔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水口行舟二首
别西湖兼呈西溪长何庚生丈
谒金门·杨花落
临江留别秋枚
夏初雨后寻愚溪
风流子·秋郊即事
春晚典衣购书数十部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为黄诏平题绣角笺
曼殊自日本寄画,作风絮美人,题为“调筝人绘”,命之曰“春愁”,赋此答之
放后遇恩不沾
登河北城楼作
中秋步月用丁未海上韵
渔父·云溪湾里钓鱼翁
自题蒹葭图寄黄宾虹索画
题蔡哲夫新得汉六花铜镜拓本
九日同春坡道人登高
十月十一夜月中有怀曼殊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寒夜读白石道人集题后
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
元宵观剧作
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登锦城散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