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西亭夜饮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内容: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
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
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注释
祗(zhī脂)树:即祗树给孤独园,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此处指法华寺。夕阳亭:即永州法华寺西亭。
三昧:佛教语,即心神平静,杂念止息之意,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大智度论》卷七中解释道:“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中:“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
水连阶:本意指池水漫涨,连接西亭的台阶。实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潇水绕城而过,远接天际。
牖:窗户。
莫:不要。厌:厌恶、害怕、担心。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赏析
: 据柳宗元的《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构法华寺西亭》、以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等文 章,可以看出该文应写于元和四年。《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曰:“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元克己于元和四年谪永,柳宗元于元和五年五月移居愚溪侧旁。因此,该诗与《序》作于元和四年无疑。
柳宗元何以能逃逸出昔日的苦闷心境,进而步入一种少有的旷达境界呢?我想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至元和四年前后,柳宗元对江南的梅雨湿热气候有所适应,身体有所好转,不再是“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的那种初来永州的感觉。其二,相继被贬谪来永的官员与慕名求教的学子的不断增多,使柳宗元的心里也渐渐淡化了初来永州时的那种被抛弃、被荒废、被折磨、被摧残的孤愤心态。其三,母、妻病亡的惨痛,王叔文之死的阴影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平缓,压抑、苦闷的心理有所缓解。从而,眼界骤然开阔起来:昔日的南蛮之地,奄忽间在那郁闷的胸中生出些许美来,并不断激发其观游的欲望与创作的快感。如在《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中欣然写道:“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辟,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增广之者。夫其地之奇,必以遗乎后,不可旷也。”
从总体上看,《法华寺西亭夜饮》在柳宗元诗歌中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堪与《江雪》《渔翁》相并提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首诗中赋与比、象与兴应用得如同羚羊挂角,天衣无缝。在其平淡而简朴的文字里,隐藏的却是他那翻滚的思绪和那难以平静的激情。正如钟嵘于《诗品》中所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诗先从“法华寺西亭”写起,用“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即祗树给孤独园”来喻法华寺,其意有二,一是指出了西亭在夕阳下的幽静;二是道出了他们这些贬谪之士南来永州,如同释迦讲法于舍卫国一般,属于生命的一种过程。于是,相互勉励道:人生于世,得抛开一切烦恼,举杯把盏,开怀畅饮。因此,“共倾三昧酒”短短5字,可谓是畅快洒脱,仿若将贬谪之痛、前途之忧置之九霄云外,淡忘得个干净,全然一股李白式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
人常言:酒逢知己饮,话向故人说。柳宗元与元克己这样一群落难异乡而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有缘相聚在这幽静的西亭,酒成了他们唯一排遣郁闷麻醉神经的最佳言语。其实,在人类文化史上,无论中外,酒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氛围的物品。因此,古往今来,借酒浇愁的文学作品,可谓是船装车载,难以尽数。最耐人寻味的有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刘伶的《酒德颂》:“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
柳宗元与元克己等人对酒当歌,不觉天色渐暗,月上梢头,醉态朦胧中从西亭望去,只见那暮色中的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美丽的花影。于是,柳宗元笔锋一转,像电影画面一样地由室内的叙谈与把盏切换到了对窗外景色的描摹:“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通过两组特写镜头将朦胧的暮色与漫涨的池水、皎洁的明月与窗外的花影这些远近大小不同的景物联系在一起,构筑成了一幅鲜活生动、幽静典雅、清丽柔美的画卷。置身于这样仙境般的画卷中,还有何愁可言?何有不快之念?此时,作者已从逃逸规避的心态上升到了与自然融合的境界。
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由昼而夜,最后在阑珊的灯火下,相互对视,发现依然青丝满头、风华正茂,于是,不期然地得出该诗中的最蕴深意的旷达之句:“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莫厌樽前醉”中的“莫厌”二字,用得厚重而富有张力,它不仅与首联的“共倾三昧酒”遥相呼应,抒发了一种内心深处的豪气,也为结句“相看未白首”作了恰如十分的铺垫,使全诗浑然一体,豪气云霄。此外,“相看未白首”之句,隐约地指出了前途的光明与希望的存在,说明了柳宗元并没有沉湮在悲愤哀怨的泥潭之中,而是在以旷达之情正视着当下的处境。
于此,有的学者认为该诗的尾联写得甚为凄婉。因为在“未白首”的年龄,本正是为国为民贡献青春与作为的大好时机,而在这样的时机却沉迷于樽中之酒而致使光阴虚度,对大智的柳宗元而言,显然是一种无奈的悲愤,是一种痛苦的挣扎,是一种无声的哭泣。诚然,作为一说,这种理解也无可厚非。
但是,阅读这首诗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在柳宗元所处的中唐时代,五言、七言的律诗绝句都已相当成熟,而柳宗元在此为何没有遵守律诗绝句的规则?贸然以六句成诗,较之绝句多了两句,较之律诗则少了一联,像这样的非绝非律类诗,在柳宗元诗集中共有4篇,即《独觉》、《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法华寺西亭夜饮》(《杨白花》虽然只有5句,但它已表现出了词曲的风味)。原因为何?许多人为之莫解。其实,这是柳宗元文风中一以贯之的一种对当下主流文化的反叛与背离,对古体诗歌文体的一种光大。因为在柳宗元的4首六句诗中,皆以仄声字入韵,明显地带有古体诗的风味,而在古体诗中是没有句式句数的限制与约束的。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执著与文学样式的创新。
其实,人是有多面性的。生活之苦尽管无法规避,但也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永远在痛苦之中。婉约中有旷达,旷达中有哀婉,这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真实地个体。因此,我们在欣赏某个人的作品时,不能一股脑儿地将其归之为某一个派别,譬如手执铜板铁琶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可谓是一个彻底的豪放派诗人,但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句则写得让人读而泪落,吟而声咽,其婉约之调并不在易安柳永之下。于此,柳宗元的心态也是一样,痛苦之余不乏旷达,悲婉之后不失豪放,晦涩之中亦有明达。好事近·湘舟有作
孝深二侄寄来雪字韵诗,弟兄唱和,一时乐事,其诗有雷霆精锐、冰雪聪明之胜致,次其支字韵一律寄之
月下独酌·其三
辛未冬来江上,与姚甥农卿游迎江寺大士阁,茗话至暮而归,农卿有诗,次韵和之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范之有御倭三策,闻之甚壮,读其除夕元旦二诗,次韵和之
清江引·咏所见
次韵守一津门之作
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
壬申初冬,安庆晤纕衡,属题《旧京移居图》,即次元韵
对酒春园作
壬申残冬游江上,积雪未扫,留远侄处度岁,步范之除夕韵书怀
代东门行
冬日出游江湖间,守一有诗见怀,次韵寄答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所思
倭寇屡以飞机扰皖垣,范之暂避来桐,诸旧老相从饮酒甚欢,时值重阳,有诗,次韵和之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丁丑除夕,明甫有诗,次韵
忆秦娥·春感次素庵韵
范之避乱归蜀,寄示近作数首,次其时字韵一律奉怀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天净沙·江亭远树残霞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屏丞、闻园、耀之、政安诸君同来,登台玩月,长谈,各归去,闻园有诗,次韵
偕艺叔、闻园、厚文、耀之登驼背岭,四望峰高嶂远,多异境,畅游日暮而归,闻园有诗,次韵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饮酒·十六
芗泉姻世讲前有见怀诗,近复以佳篇寄示,次催字韵一律奉和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戊寅夏,倭寇陷桐,予与吴吟阁诗老各避地山乡,次年春,始入城相聚,承示见怀诸诗,喜慰交集,次庐字韵奉和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一
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二
润州听暮角 / 晚泊润州闻角
撤城诗和闻园韵有叙
菱湖杂咏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忆江南·多少泪
菱湖杂咏 其二
开县李君范之以《西湖泛雨图》属题 其一
汉宫春·立春日
纳凉
暮归山中
望江南·闲梦远
开县李君范之以《西湖泛雨图》属题 其二
开县李君范之以《西湖泛雨图》属题 其三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柳梢青·春感
闻光炯归湖上,赋此寄之
游山口号 其一
黄溪夜泊
秋夜雨·秋夜
游山口号 其二
兰陵王·卷珠箔
渔歌子·草芊芊
游山口号 其三
游山口号 其四
菩萨蛮·落花迤逦层阴少
鹦鹉曲·夷门怀古
予在桐,与范之有重阳就菊之约,因事迟来江上,昨垂示九日诗索和,并置酒招饮,即席次韵 其一
满庭芳·水抱孤城
予在桐,与范之有重阳就菊之约,因事迟来江上,昨垂示九日诗索和,并置酒招饮,即席次韵 其二
鹦鹉曲·夷门怀古
阙题
月夜渡菜子湖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宴清都·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冬日至绳侯家,谒完白先生墓,沿溪登山,候月而归
闻雁
黄州快哉亭记
郊行即事
题陈慎登不系舟轩
立国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题何子翔乘飞艇俯大海照片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通伯去年属题《碧梧翠竹山馆图》,久未成诗,今偶有触,赋此寄北京
苏堤清明即事
予游山中归,得深侄海棠巢集饮为寿诗篇,次韵寄和
夜泉
丹石将赴皖校,过谈甚欢,观予元日观音崖看雪唱和诸诗,有同作意,即四叠韵奉赠
春光好·蘋叶软
十四叠看雪韵致晋化
夜半乐·艳阳天气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九日偕季野登中校爱景亭,时季野以移家之故,见厄匪人,慨斯贤偃蹇,为赋此诗
满江红·翠幕深庭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东坡生日用坡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拈韵赋诗得年字
发淮安
游春曲二首·其一
桐城公园引溪作海,造大地球形成,诗以铭之
琵琶仙·双桨来时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次韵范之对菊花见怀之作
范之自沪返皖,招饮,以新注《老子》见示,即席有诗,次韵
开县戴君海珊属题其弟君厚茂才记吴孝女事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