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

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内容: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创作背景

: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注释 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赏析

: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满江红·仙姥来时

鹊踏枝 其三 和冯延巳

梦江南 其二 和温庭筠

气出唱

贝宫夫人

踏莎行·细草愁烟

巫山一段云·阆苑年华永

鹧鸪天 燕女

巫山一段云·萧氏贤夫妇

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秋胡行 其二

长门赋·并序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踏莎行

婆罗门引·春尽夜

巫山一段云·清旦朝金母

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水流

狼山观海

芳树

浣溪沙

薤露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渡河到清河作

江神子

夏日叹

秋思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代秋情

匈奴歌

青衫湿·悼亡

惜分飞 赞倭女肉美

春词二首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芙蓉池作

病中感怀

暮归

东山吟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天津道中

奉家君命题画 其一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奉家君命题画 其二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沧监道上

有赠并序

避兵河曲城外观丰乐池示庐和钦总辨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咸阳值雨

题沙河桥旅店壁

津河道中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席上赠金石珊明府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洛阳道中

江间作四首·其三

宿云际寺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书感

谒金门·示知命弟

赠杨云史先生

寄怀赵雁秋益州

红绣鞋·晚秋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九龙塘

九龙城

舟中遇闽人吴娴民以诗见赠答之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题秋水鸳鸯大幅

踏莎行·院落深沉

题陈小溪画仕女

除夕有怀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入世

哭刘司户蕡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赏春一首呈邓拙园丈

在北题壁

籍亮侪先生五十寿时 其一

籍亮侪先生五十寿时 其二

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後

读史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送人出都

发后渚

出塞

病起题绥远教育厅壁

感时十五年秋 其一

送友人

还旧居

感时十五年秋 其二

书感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寄生草·间别

偶成

念奴娇·凤凰山下

长乡校有作呈吴子范丈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孙师郑先生见示乙亥元旦诗四律依均奉答 其一

孙师郑先生见示乙亥元旦诗四律依均奉答 其二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