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作者:王国维 朝代:清代内容: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创作背景
: 此词写于1908年秋,北京。王国维在这年正月续娶潘丽正为妻。三月,王国维携妻北上,潘氏操持家政,王国维有心治学。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②芙蓉:荷花的别名。
③萧艾:艾蒿,臭草。
④孤馆:孤寂的客舍。
⑤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⑥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
⑦争度:怎么渡过。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赏析
: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席上赠金石珊明府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洛阳道中
江间作四首·其三
宿云际寺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书感
谒金门·示知命弟
赠杨云史先生
寄怀赵雁秋益州
红绣鞋·晚秋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九龙塘
九龙城
舟中遇闽人吴娴民以诗见赠答之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题秋水鸳鸯大幅
踏莎行·院落深沉
题陈小溪画仕女
除夕有怀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入世
哭刘司户蕡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赏春一首呈邓拙园丈
在北题壁
籍亮侪先生五十寿时 其一
籍亮侪先生五十寿时 其二
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後
读史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送人出都
发后渚
出塞
病起题绥远教育厅壁
感时十五年秋 其一
送友人
还旧居
感时十五年秋 其二
书感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寄生草·间别
偶成
念奴娇·凤凰山下
长乡校有作呈吴子范丈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孙师郑先生见示乙亥元旦诗四律依均奉答 其一
孙师郑先生见示乙亥元旦诗四律依均奉答 其二
孙师郑先生见示乙亥元旦诗四律依均奉答 其三
杨柳枝
孙师郑先生见示乙亥元旦诗四律依均奉答 其四
庐陵王墓下作
京汉车上行
题竹柏桃花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伯牙绝弦
秋兴八首同念希先生作忘三存五 其一
秋兴八首同念希先生作忘三存五 其三
踏莎行·小径红稀
乔山人善琴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秋兴八首同念希先生作忘三存五 其四
秋兴八首同念希先生作忘三存五 其五
地震
旧苑
赠清漳明府侄聿
式如复和书感四诗匆匆叠均奉酬四首仍柬药痴念希涵础琴湘诸诗老 其一
式如复和书感四诗匆匆叠均奉酬四首仍柬药痴念希涵础琴湘诸诗老 其二
孟子见梁襄王
冬日归旧山
式如复和书感四诗匆匆叠均奉酬四首仍柬药痴念希涵础琴湘诸诗老 其三
式如复和书感四诗匆匆叠均奉酬四首仍柬药痴念希涵础琴湘诸诗老 其四
齐桓晋文之事
不寐夜起
留别逸尘
法国公园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踏莎行·晚景
促织
大梁怀古
紫芝歌
次均藉毅仲表叔见示二律 其一
次均藉毅仲表叔见示二律 其二
次韵陈紫老北海并头菊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孝丐
次韵奉酬夏枝巢先生见赠
秋晴
猿子
折桂令·游金山寺
相传金与蒙古战兵败军士化为蚂蚁南苑西墙每年清明蚁聚如土堆名蚂蚁坟
陈遗至孝
题徐燕荪画屈原大幅
新柳
论诗三十首·十二
题竹菊络纬
论诗三十首·其七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论诗三十首·二十四
论诗三十首·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