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内容: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创作背景
: 这组诗一共九首,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注释
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鉴赏
: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四怨诗
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
晚晴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曲江
华西坝
满庭芳·山抹微云
苦寒行
隋堤怀古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河·和王潜斋韵
高阳台
丰乐亭游春·其三
一枝花·咏喜雨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庄居野行
阆山歌
台城
携酒至传筑隐部长卮寓同酌
泛舟后湖,对酒赏荷,无染为作画,即题其后
夏夜苦热登西楼
送春 / 春晚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哭刘蕡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述怀二首 其一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述怀二首 其二
桑茶坑道中
去蜀
谒金门·风乍起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金陵三迁有感
登北极阁
丁未寄子实辽东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夏日田园杂兴
歇浦冶春词
绣岭宫词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悯黎咏
书悲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伤大宅
【越调】天净沙·春
夏初临 题西湖饯春图
客中初夏
东屯北崦
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
鲁东门观刈蒲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南奔书怀
戎马用杜少陵江汉韵
御街行·秋日怀旧
读岳忠武王集
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
仿张船山佛前饮酒浩然有得四律并用其韵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寄仲容南京 其二
用前韵柬鹏云
拟古九首
醒心亭记
冬十月
扶风歌
春游湖
思帝乡·春日游
石将军战场歌
闻太一越山被捕慨然赋此二首 其一
夜思中原
闻太一越山被捕慨然赋此二首 其二
石钟山记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打马赋
清明二首
题三子游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一
聚星堂雪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二
湖上
德祐二年岁旦·其二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清平乐·题上卢桥
白云泉
吹万亚子石子憩南挈眷游杭同社诸子假柏堂竹阁燕集到者二十八人诗以纪事和白丁韵
野望
题亚子湖海行吟草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赠春航次白丁韵
晚出新亭
与菊仙一夕话有赠
偕亚子吹万石子游西泠印社即题其壁
夜宿石门诗
示亚子用亚子赠秋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