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
B.重大辐射事故 |
C.较大辐射事故 |
D.一般辐射事故 |
E.一般辐射事件 |
A.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 |
B.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
C.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
D.中水平放射性废物 |
E.高水平放射性废物 |
A.医用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 |
B.人体安全检查用 X 射线装置 |
C.X 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 |
D.放射治疗模拟定位装置 |
E.牙科 X 射线装置 |
A.巡检按钮 |
B.必要的安全联锁 |
C.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
D.安全防护区域 |
E.调试装置 |
A.不按照规定报告有关环境监测结果的 |
B.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C.擅自进行建造、运行、生产和使用等活动的 |
D.向环境排放不得排放的放射性废气、废液的 |
E.拒绝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的 |
A.同时设计 |
B.同时施工 |
C.同时投入使用 |
D.同时验收 |
E.同时退役 |
A.转出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 |
B.转入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 |
C.转入单位具有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期满后的处理方案 |
D.转让双方已经签订书面转让协议 |
E.转出单位具有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期满后的处理方案 |
A.单位名称 |
B.发证日期和编号 |
C.注册资本 |
D.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和范围 |
E.有效期限 |
A.辐射防护负责人 |
B.辐射防护专职人员 |
C.质量保证专职人员 |
D.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职人员 |
E.公司法人 |
A.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源设备,在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完成豁免备案后,该产品的销售、使用活动可免于辐射安全监管(销售或使用较大批量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除外),其他销售、使用单位无需逐一办理豁免备案手续 |
B.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10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0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
C.仅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无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原持有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注销。 |
D.即使是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仍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
E.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将完成备案的《豁免备案表》抄报生态环境部,经生态环境部公告后在全国有效。 |
A.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
B.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
C.销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 |
D.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
E.销售Ⅱ类射线装置的 |
A.医用Х射线 CT 机 |
B.牙科Х射线机 |
C.Х射线探伤机 |
D.Х射线衍射仪 |
E.血管造影用 X 射线装置 |
A.核素名称 |
B.出厂时间和活度 |
C.放射源标号和编码 |
D.源外型尺寸 |
E.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和去向 |
A.密封放射源 |
B.电磁发射设施 |
C.非密封放射源 |
D.射线装置 |
E.核燃料 |
A.收 集 |
B.包 装 |
C.填 埋 |
D.贮存 |
E.自行处理 |
A.注册资本发生变化的 |
B.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的 |
C.改变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的 |
D.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生产、销售、使用设施或者场所的 |
E.变更辐射防护负责人的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 |
C.严格管理 |
D.安全第一 |
E.发展为首 |
A.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 |
B.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
C.放射性同位素的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
D.放射性同位素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
E.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
A.某场所许可使用 F-18 核素(乙级场所),现拟增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由 4.60E+07Bq增加到 1.90E+08Bq),仍为乙级场所 |
B.某场所许可使用 A1 型直线加速器(Ⅱ类射线装置),现拟更换为使用 A2 型加速器(Ⅱ类射线装置) |
C.某场所许可使用 B1 型 X 射线机(Ⅲ类射线装置),现拟更换为使用 D1 型 DSA(Ⅱ类射线装置) |
D.某场所许可使用Ⅳ、Ⅴ类放射源,拟增加销售Ⅴ类放射源 |
E.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新增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 |
A.放射源丢失事故 |
B.放射源被盗事故 |
C.放射源失控事故 |
D.放射性同位素失控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的事故 |
E.人员受照剂量超出该单位管理限值,但未超出审管部门规定的年剂量限值 |
A.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 |
B.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 |
C.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 |
D.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 |
E.终结运行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 |
A.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用加速器 |
B.能量 100MeV 以下,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 |
C.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 |
D.粒子能量大于等于 100 兆电子伏的加速器 |
E.血管造影用 X 射线装置 |
A.依法被撤销 |
B.依法解散 |
C.依法破产 |
D.经营困难 |
E.暂时停工 |
A.核技术 |
B.铀(钍)矿 |
C.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退役 |
D.伴生放射性矿 |
E.全部矿产资源 |
A.防 火 |
B.防 水 |
C.防 盗 |
D.防 丢 失 |
E.防破坏 |
A.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B.公安部门 |
C.卫生主管部门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E.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A.销售放射源的企业 |
B.使用射线装置的医疗机构 |
C.使用放射源的探伤企业 |
D.具有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的科研机构 |
E.仅使用豁免水平标准物质的科研单位 |
A.电子直线加速器 |
B.后装治疗机 |
C.模拟定位机 |
D.60Co 治疗机 |
A.只需要保护公众 |
B.只需要保护辐射工作人员 |
C.只需要保护患者 |
D.患者,辐射工作人员,公众 |
A.30 天 |
B.60 天 |
C.90 天 |
D.120 天 |
A.高层 |
B.低层 |
C.中间 |
D.地下层 |
A.铝 |
B.贫铀 |
C.不锈钢 |
D.合金 |
A.放射源 |
B.贮源器 |
C.多叶光栅 |
D.机头 |
A.出束 |
B.非出束 |
C.紧急终止 |
D.治疗 |
A.最大剂量 |
B.治疗剂量 |
C.射线类型 |
D.放射源活度 |
A.静电加速器 |
B.微波加速器 |
C.直线加速器 |
D.电子加速器 |
A.高能电子束 |
B.高能质子束 |
C.高能中子束 |
D.高能离子数 |
A.高压危险 |
B.辐射危险 |
C.噪声危险 |
D.微波危险 |
A.控制台 |
B.防护门 |
C.周围墙体 |
D.天棚 |
A.治疗剂量 |
B.残余辐射 |
C.瞬时辐射 |
D.个人剂量 |
A.确定病人治疗部位后,直接在治疗部位放置放射源 |
B.医生应近距离用手放置放射源,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
C.后装治疗是远距离放疗 |
D.在病人的治疗部位应先放置不带放射源的治疗容器 |
A.0.384MeV |
B.0.670MeV |
C.1.17MeV |
D.1.33MeV |
A.治疗室应与准备室、控制室合并设置,方便进出 |
B.治疗室应设置为控制区,在控制区进出口设立醒目的符合 GB-18871 规定的辐射警告标志 |
C.在控制室与治疗室之间应设监视与对讲设施 |
D.应配备辐射监测设备或便携式测量设备,并具有报警功能 |
A.不同机体的相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相同 |
B.不同机体的不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相同 |
C.同一机体的不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相同 |
D.同一机体的不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不同 |
A.治疗室一般可以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
B.治疗室有用线束照射方向的墙壁按主射线屏蔽要求设计 |
C.治疗室必须有观察治疗的设备 |
D.治疗室门的设置可以不用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 |
A.公众 |
B.家属 |
C.物理师 |
D.技术人员 |
A.电子直线加速器、60Co 治疗机、192Ir 后装治疗机、质子、重离子加速器 |
B.电子直线加速器、60Co 治疗机、模拟定位机、质子、重离子加速器 |
C.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192Ir 后装治疗机 |
D.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192Ir 后装治疗机、质子、重离子加速器 |
A.单位的管理 |
B.场所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
C.公众健康 |
D.环境的保护 |
A.工作场所剂量监测 |
B.工作场所剂量评价 |
C.环境剂量监测 |
D.个人剂量监测 |
A.活性区和清洁区 |
B.控制区和监督区 |
C.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
D.辐射区和非辐射区 |
A.左胸前 |
B.右胸前 |
C.领口 |
D.袖口 |
A.0.01mGy/h |
B.0.02mGy/h |
C.0.1mGy/h |
D.0.2mGy/h |
A.单个 |
B.双个 |
C.三个 |
D.多个 |
A.0.1μSv/h |
B.1μSv/h |
C.0.25μSv/h |
D.2.5μSv/h |
A.与其他科室合并建造 |
B.单独建造 |
C.建在多层建筑物的顶层 |
D.建在多层建筑物的底层 |
A.玻璃球管 |
B.电子枪 |
C.模拟定位机 |
D.图像引导系统 |
A.X 射线 |
B.质子 |
C.中子 |
D.电子 |
A.感生放射性 |
B.杂散辐射 |
C.初级辐射 |
D.次级辐射 |
A.应当配置便携式辐射剂量率仪、电离室、剂量仪或静电计、水箱等剂量测量仪器 |
B.合理的专业人员,包括放射治疗医生、医学物理人员和操作技术人员 |
C.不允许擅自去除任何一道安全联锁系统 |
D.治疗中,如必要可允许一名家属陪同 |
A.治疗剂量 |
B.源项评估 |
C.辐射屏蔽 |
D.辐射检测 |
A.后装机 |
B.加速器 |
C.X 射线治疗机 |
D.放射性核素 |
A.1μSv /h |
B.2.5μSv /h |
C.10μSv /h |
D.50μSv /h |
A.1μSv /h |
B.2.5μSv /h |
C.10μSv /h |
D.25μSv /h |
A.由于其绝缘限制,只能产生 kV 级X 射线 |
B.能量低,不易散射 |
C.表面吸收剂量大 |
D.目前临床上仅用于某些特殊部位的治疗 |
A.有用射线 |
B.散射线 |
C.初级射线 |
D.直射线 |
A.有用射线 |
B.散射线 |
C.初级射线 |
D.漏射线 |
A.电磁辐射 |
B.电离辐射 |
C.热辐射 |
D.微波辐射 |
A.α 射线 |
B.β 射线 |
C.中子 |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
A.从事辐射防护工作的机构和各放射工作单位应设专(兼)职人员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
B.个人剂量计不能擅自拆开,不能损坏,不能转借他人使用 |
C.不需全面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以进行安全评价 |
D.各医疗机构应对所有受监测的人员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终身妥善保存 |
A.低水平 |
B.最低水平 |
C.可合理达到的低水平 |
D.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
A.2.8 小时 |
B.5.27 年 |
C.32.5 年 |
D.10 年 |
A.60Ni |
B.14C |
C.18F |
D.99Te |
A.迷路 |
B.辐射安全标志 |
C.应急开关 |
D.安全联锁 |
A.一次 |
B.多次 |
C.重复 |
D.交替 |
A.质子治疗装置 |
B.医用直线加速器 |
C.粒子能力大于 100MeV 的医用加速器 |
D.中子管 |
A.螺旋照射 |
B.扇形照射 |
C.锥形照射 |
D.断层照射 |
A.杂散辐射 |
B.有用辐射 |
C.瞬时辐射 |
D.感生放射性 |
A.射线 |
B.微波 |
C.射线和微波 |
D.噪声 |
A.治疗室 |
B.加速器大厅 |
C.加速器操作间 |
D.放射性废物暂存间 |
A.辐射防护设计 |
B.源项评估 |
C.安全联锁系统设计 |
D.辐射防护管理 |
A.60 天 |
B.74 天 |
C.5.3 年 |
D.30 年 |
A.采用适当技术准确地将施源器插入病人的治疗部位 |
B.确保肿瘤治疗靶区剂量分布合理 |
C.确保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尽可能小 |
D.不需要密切注意近距离放疗中出现的放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放射损伤 |
A.循环冷却水 |
B.高压发生器 |
C.真空盒 |
D.电丝 |
A.大于 150kV |
B.大于 50kV |
C.小于 50kV |
D.小于 150kV |
A.核对信息避免发生误照和错照 |
B.避免不必要器官受照 |
C.扫描时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定位操作 |
D.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联锁装置 |
A.光子 |
B.电子 |
C.质子/重离子 |
D.紫外线 |
A.评估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
B.提高治疗效果 |
C.确定工作人员在特殊工作条件下从事预定任务的适任性 |
D.提供用于事故情况下暴露于特定危险物或职业病的基础资料 |
A.机房 |
B.走廊 |
C.医生办公室 |
D.治疗计划室 |
A.验收 |
B.布局 |
C.管理 |
D.维护 |
A.比活度高 |
B.半衰期短 |
C.射线能量高 |
D.价格便宜 |
A.1.17MeV |
B.1.25MeV |
C.1.13MeV |
D.1MeV |
A.两个同样原理、不同厂家 |
B.一个功能强大 |
C.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原理、不同厂家 |
D.两个不同原理、同一厂家 |
A.自然通风 |
B.机械通风 |
C.天窗通风 |
D.敞开通风 |
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够产生电子束 |
B.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够产生 X 射线 |
C.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输出能量低 |
D.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调节治疗野 |
A.精确摆位 |
B.精确计划 |
C.精确设计 |
D.精确实施 |
A.电子 |
B.中子 |
C.光子 |
D.微波 |
A.在旋转机架前,不需要核实治疗床的位置 |
B.放射治疗室的防护门必须装备能够自动显示门关闭的联锁开关 |
C.在控制台上的电源开关和出束钥匙开关要放在指定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拿取 |
D.当加速器在操作中出现了紧急情况,操作员不可按动紧急开关停止工作 |
A.质子 |
B.电子 |
C.X 射线 |
D.γ 射线 |
A.电磁辐射 |
B.微波辐射 |
C.感生放射性 |
D.杂散辐射 |
A.镭 |
B.钴 |
C.铯 |
D.铱 |
A.4 Bq/cm2 |
B.6 Bq/cm2 |
C.8 Bq/cm2 |
D.10 Bq/c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