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放射源 |
B.贮源器 |
C.多叶光栅 |
D.机头 |
A.出束 |
B.非出束 |
C.紧急终止 |
D.治疗 |
A.最大剂量 |
B.治疗剂量 |
C.射线类型 |
D.放射源活度 |
A.静电加速器 |
B.微波加速器 |
C.直线加速器 |
D.电子加速器 |
A.高能电子束 |
B.高能质子束 |
C.高能中子束 |
D.高能离子数 |
A.高压危险 |
B.辐射危险 |
C.噪声危险 |
D.微波危险 |
A.控制台 |
B.防护门 |
C.周围墙体 |
D.天棚 |
A.治疗剂量 |
B.残余辐射 |
C.瞬时辐射 |
D.个人剂量 |
A.确定病人治疗部位后,直接在治疗部位放置放射源 |
B.医生应近距离用手放置放射源,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
C.后装治疗是远距离放疗 |
D.在病人的治疗部位应先放置不带放射源的治疗容器 |
A.0.384MeV |
B.0.670MeV |
C.1.17MeV |
D.1.33MeV |
A.治疗室应与准备室、控制室合并设置,方便进出 |
B.治疗室应设置为控制区,在控制区进出口设立醒目的符合 GB-18871 规定的辐射警告标志 |
C.在控制室与治疗室之间应设监视与对讲设施 |
D.应配备辐射监测设备或便携式测量设备,并具有报警功能 |
A.不同机体的相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相同 |
B.不同机体的不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相同 |
C.同一机体的不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相同 |
D.同一机体的不同器官对 X 射线的敏感度不同 |
A.治疗室一般可以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
B.治疗室有用线束照射方向的墙壁按主射线屏蔽要求设计 |
C.治疗室必须有观察治疗的设备 |
D.治疗室门的设置可以不用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 |
A.公众 |
B.家属 |
C.物理师 |
D.技术人员 |
A.电子直线加速器、60Co 治疗机、192Ir 后装治疗机、质子、重离子加速器 |
B.电子直线加速器、60Co 治疗机、模拟定位机、质子、重离子加速器 |
C.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192Ir 后装治疗机 |
D.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192Ir 后装治疗机、质子、重离子加速器 |
A.单位的管理 |
B.场所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
C.公众健康 |
D.环境的保护 |
A.工作场所剂量监测 |
B.工作场所剂量评价 |
C.环境剂量监测 |
D.个人剂量监测 |
A.活性区和清洁区 |
B.控制区和监督区 |
C.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
D.辐射区和非辐射区 |
A.左胸前 |
B.右胸前 |
C.领口 |
D.袖口 |
A.0.01mGy/h |
B.0.02mGy/h |
C.0.1mGy/h |
D.0.2mGy/h |
A.单个 |
B.双个 |
C.三个 |
D.多个 |
A.0.1μSv/h |
B.1μSv/h |
C.0.25μSv/h |
D.2.5μSv/h |
A.与其他科室合并建造 |
B.单独建造 |
C.建在多层建筑物的顶层 |
D.建在多层建筑物的底层 |
A.玻璃球管 |
B.电子枪 |
C.模拟定位机 |
D.图像引导系统 |
A.X 射线 |
B.质子 |
C.中子 |
D.电子 |
A.感生放射性 |
B.杂散辐射 |
C.初级辐射 |
D.次级辐射 |
A.应当配置便携式辐射剂量率仪、电离室、剂量仪或静电计、水箱等剂量测量仪器 |
B.合理的专业人员,包括放射治疗医生、医学物理人员和操作技术人员 |
C.不允许擅自去除任何一道安全联锁系统 |
D.治疗中,如必要可允许一名家属陪同 |
A.治疗剂量 |
B.源项评估 |
C.辐射屏蔽 |
D.辐射检测 |
A.后装机 |
B.加速器 |
C.X 射线治疗机 |
D.放射性核素 |
A.1μSv /h |
B.2.5μSv /h |
C.10μSv /h |
D.50μSv /h |
A.1μSv /h |
B.2.5μSv /h |
C.10μSv /h |
D.25μSv /h |
A.由于其绝缘限制,只能产生 kV 级X 射线 |
B.能量低,不易散射 |
C.表面吸收剂量大 |
D.目前临床上仅用于某些特殊部位的治疗 |
A.有用射线 |
B.散射线 |
C.初级射线 |
D.直射线 |
A.有用射线 |
B.散射线 |
C.初级射线 |
D.漏射线 |
A.电磁辐射 |
B.电离辐射 |
C.热辐射 |
D.微波辐射 |
A.α 射线 |
B.β 射线 |
C.中子 |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
A.从事辐射防护工作的机构和各放射工作单位应设专(兼)职人员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
B.个人剂量计不能擅自拆开,不能损坏,不能转借他人使用 |
C.不需全面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以进行安全评价 |
D.各医疗机构应对所有受监测的人员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终身妥善保存 |
A.低水平 |
B.最低水平 |
C.可合理达到的低水平 |
D.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
A.2.8 小时 |
B.5.27 年 |
C.32.5 年 |
D.10 年 |
A.60Ni |
B.14C |
C.18F |
D.99Te |
A.迷路 |
B.辐射安全标志 |
C.应急开关 |
D.安全联锁 |
A.一次 |
B.多次 |
C.重复 |
D.交替 |
A.质子治疗装置 |
B.医用直线加速器 |
C.粒子能力大于 100MeV 的医用加速器 |
D.中子管 |
A.螺旋照射 |
B.扇形照射 |
C.锥形照射 |
D.断层照射 |
A.杂散辐射 |
B.有用辐射 |
C.瞬时辐射 |
D.感生放射性 |
A.射线 |
B.微波 |
C.射线和微波 |
D.噪声 |
A.治疗室 |
B.加速器大厅 |
C.加速器操作间 |
D.放射性废物暂存间 |
A.辐射防护设计 |
B.源项评估 |
C.安全联锁系统设计 |
D.辐射防护管理 |
A.60 天 |
B.74 天 |
C.5.3 年 |
D.30 年 |
A.采用适当技术准确地将施源器插入病人的治疗部位 |
B.确保肿瘤治疗靶区剂量分布合理 |
C.确保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尽可能小 |
D.不需要密切注意近距离放疗中出现的放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放射损伤 |
A.循环冷却水 |
B.高压发生器 |
C.真空盒 |
D.电丝 |
A.大于 150kV |
B.大于 50kV |
C.小于 50kV |
D.小于 150kV |
A.核对信息避免发生误照和错照 |
B.避免不必要器官受照 |
C.扫描时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定位操作 |
D.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联锁装置 |
A.光子 |
B.电子 |
C.质子/重离子 |
D.紫外线 |
A.评估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
B.提高治疗效果 |
C.确定工作人员在特殊工作条件下从事预定任务的适任性 |
D.提供用于事故情况下暴露于特定危险物或职业病的基础资料 |
A.机房 |
B.走廊 |
C.医生办公室 |
D.治疗计划室 |
A.验收 |
B.布局 |
C.管理 |
D.维护 |
A.比活度高 |
B.半衰期短 |
C.射线能量高 |
D.价格便宜 |
A.1.17MeV |
B.1.25MeV |
C.1.13MeV |
D.1MeV |
A.两个同样原理、不同厂家 |
B.一个功能强大 |
C.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原理、不同厂家 |
D.两个不同原理、同一厂家 |
A.自然通风 |
B.机械通风 |
C.天窗通风 |
D.敞开通风 |
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够产生电子束 |
B.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够产生 X 射线 |
C.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输出能量低 |
D.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调节治疗野 |
A.精确摆位 |
B.精确计划 |
C.精确设计 |
D.精确实施 |
A.电子 |
B.中子 |
C.光子 |
D.微波 |
A.在旋转机架前,不需要核实治疗床的位置 |
B.放射治疗室的防护门必须装备能够自动显示门关闭的联锁开关 |
C.在控制台上的电源开关和出束钥匙开关要放在指定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拿取 |
D.当加速器在操作中出现了紧急情况,操作员不可按动紧急开关停止工作 |
A.质子 |
B.电子 |
C.X 射线 |
D.γ 射线 |
A.电磁辐射 |
B.微波辐射 |
C.感生放射性 |
D.杂散辐射 |
A.镭 |
B.钴 |
C.铯 |
D.铱 |
A.4 Bq/cm2 |
B.6 Bq/cm2 |
C.8 Bq/cm2 |
D.10 Bq/cm2 |
A.eV 级 |
B.KeV 级 |
C.MeV 级 |
D.GeV 级 |
A.2.5mm |
B.1mm |
C.0.25mm |
D.0.1mm |
A.布局要合理 |
B.在机房入口处设立固有过滤和附加过滤 |
C.墙体材料和厚度符合 GBZ130-2020 的要求 |
D.符合要求的通风换气装置 |
A.荧光作用 |
B.生物效应 |
C.组织效应 |
D.穿透作用 |
A.1mSv |
B.100mSv |
C.10mSv |
D.50mSv |
A.正当性 |
B.最优化 |
C.个人剂量限值 |
D.处方剂量 |
A.顶楼 |
B.低层 |
C.一端 |
D.中间 |
A.场所监测 |
B.环境监测 |
C.个人监测 |
D.皮肤监测 |
A.0.01mGy/h |
B.0.02mGy/h |
C.0.1mGy/h |
D.0.2mGy/h |
A.0.1% |
B.1% |
C.5% |
D.10% |
A.单一性原则 |
B.重复性原则 |
C.联合性原则 |
D.多重性原则 |
A.真空系统 |
B.加速系统 |
C.控制系统 |
D.制热系统 |
A.质子定位系统 |
B.中子定位系统 |
C.正电子定位系统 |
D.X 射线定位系统 |
A.电子线 |
B.X 射线 |
C.光子 |
D.微波 |
A.小于 10MeV |
B.大于 10MeV |
C.小于 20MeV |
D.大于 20MeV |
A.病理类型 |
B.分期 |
C.深度 |
D.位置 |
A.辐射监测 |
B.辐射防护设计 |
C.安全联锁系统 |
D.辐射防护管理 |
A.敷贴 |
B.皮肤 |
C.血管内 |
D.插值 |
A.1μSv /h |
B.5μSv /h |
C.10μSv /h |
D.50μSv /h |
A.病人 |
B.家属 |
C.放疗医师 |
D.放疗技术人员 |
A.电子线 |
B.γ 射线 |
C.X 射线 |
D.光子 |
A.Ⅱ |
B.Ⅲ |
C.IV |
D.V |
A.放射诊断 |
B.近距离放疗 |
C.远距离放疗 |
D.生化检验 |
A.原子水平 |
B.分子水平 |
C.细胞水平 |
D.临床症状 |
A.原子水平 |
B.分子水平 |
C.细胞水平 |
D.临床症状 |
A.放射诊断 |
B.近距离放疗 |
C.远距离放疗 |
D.生化检验 |
A.加速器机房 |
B.加速器控制室 |
C.加速器维护室 |
D.后装机房 |
E.伽马刀机房 |
A.得到有效剂量的评价 |
B.评价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和法规的要求 |
C.为控制操作和设施的设计提供信息 |
D.在事故过量照射的情况下为启动和支持适当的健康监护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E.获得受到有意义照射的组织中当量剂量的评价 |
A.没有经过输出剂量的测试即按原来操作程序继续对病人进行治疗 |
B.应开展放射医疗诊治的辐射工作单位应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
C.按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检修、测试和日常检查 |
D.应加强辐射工作单位及人员的核安全文化培育,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第一的工作态度 |
E.发生医疗照射事故后,应及时、尽最大努力救治受照人员,做好公众及家属的思想引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减少不良的社会影响 |
A.能量达兆伏级 |
B.具有机械手系统 |
C.具有X 射线定位系统 |
D.可以治疗全身多部位的肿瘤 |
E.与普通医用加速器一样 |
A.初级辐射 |
B.次级辐射 |
C.氮氧化物 |
D.微波辐射 |
E.臭氧 |
A.确定设计目标 |
B.源项评估 |
C.屏蔽设计 |
D.病人舒适度 |
E.安全联锁系统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