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作者:佚名 朝代:五代内容: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释

:五两:原作“五里”,“五里”应为“五量”,即“五两”。 闪烁:原作“陕汋”,音近而误。

鉴赏

:  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篇幅不长,却多变化。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两”或作“里”,“里”是“量”的形误。六朝以后,“两”、“量”常常通用。风欲平,是说风力转弱。顾况《五两歌送张夏》:“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鸟飞。”船原先停泊在避风的港湾。船夫好容易从侯风器觇得风势转趋平缓,赶紧拔锚启航。但驶出港湾时遇上打头风,逆风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说“觉船行”。及至驶到江心,“柔橹不施停却棹”,顺风扬帆,乘风破浪,连橹和桨都不用使,而船行快速,所以说“是船行”。两语相承,用“觉”和“是”两字分点,似复非复,精当之极。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波光明灭,闪烁不定。不说船行进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来迎”,化静为动,着重写出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来。这种疑动式是由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审美主体赋予静止的审美对象以动感,可以增强诗词展现的画面的趣味性。这在古典诗歌中用得较多,比如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舫动,唯见远树来。”庾肩吾诗句也有“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随园诗话》卷三引)。李白《望天门山》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句。这些都是描写一种疑动的境界。但,在曲子歌辞里却并不多见。而此篇写得又早,弥觉可贵。煞尾又说:“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兜底点破,未免失之过于直露。   这首词上片写启航、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行船所见。乍看起来仿佛纯在写景,只字未及船夫的心情。其实不然。诗贵含蓄。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载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刘勰语,“情在词外曰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借物达意,深文隐蔚,馀味曲包。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借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船夫愉悦的心情。押韵自由,“行”字韵重复又重复,却又非独木桥体,这是早期民间词的特点。

浣溪沙·舟泊东流

忆旧游·别黄澹翁

慈湖夹阻风

黄河泛舟

渡浙江问舟中人

武昌阻风

登吴淞炮台有感

怀陶端翼四首 其一

宫词 / 宫中词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怀陶端翼四首 其二

怀陶端翼四首 其三

清平乐·夜发香港

怀陶端翼四首 其四

桃源行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

读同学吴稚晖欧战意见书有感二首 其一

读同学吴稚晖欧战意见书有感二首 其二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秋晓风日偶忆淇上

咏菊二首 其一

红窗月·燕归花谢

咏菊二首 其二

酌酒

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

转应曲·寒梦

苏武慢·寒夜闻角

看剑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感旧二首 其一

感旧二首 其二

读史

解连环·酬任公用梦窗留别石帚韵

侧犯·咏芍药

游梅园二首 其一

回乡偶书

游梅园二首 其二

游大池

辛酉和侯葆三先生五十反省草三首 其一

代扶风主人答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辛酉和侯葆三先生五十反省草三首 其二

长相思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辛酉和侯葆三先生五十反省草三首 其三

吴泰伯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塞上曲·其一

寒食

梅村

游侠列传序

花朝四首 其一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花朝四首 其二

题游侠图

游侠篇

花朝四首 其三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花朝四首 其四

邯郸少年行

游华氏农场四首 其一

游华氏农场四首 其二

塞上曲

蓝田山石门精舍

行路难·其三

金字经·梦中邯郸道

大风留金山两日

游华氏农场四首 其三

怀锦水居止二首

游华氏农场四首 其四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赏花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周亚夫军细柳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赠郭将军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立夏后四日南社雅集海上愚园社长亚子表叔将赴焉赋诗送之

月夜闻笛

玉门关盖将军歌

凉夜

踏莎行·柳絮风轻

赵将军歌

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送浑将军出塞

横江词·其二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游虞山记

贺新郎 前阕词意未尽再赋

清平乐·秋词

好事近·灯火伴空斋

桓灵时童谣

贺新郎·又是寒冬矣

木兰花慢·向闲庭散步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