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灵时童谣
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内容: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创作背景
: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这一制度正式确定。这本来是选拔人材的办法,但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出现公然“卖官”的事。这首童谣,便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注释
秀才:汉代为举士的科目,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
察:选拔。
孝廉:本来是汉代选举宫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寒素: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清贫。
清白: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为官清廉。
高第: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豪门。赏析
: “举秀才,不知书。”凡举作秀才科的人,本应文才深秀、学富五车,但实际上却连字都不识,于是便产生了名与实强烈的对比,夸张又并不让人觉得虚诞。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本来两科,后来合而为一,应是事亲孝顺、处事廉洁之人当选。这里复词偏义,重在讲“孝”。孝之最为基本的,就是奉养双亲。但这位被荐之人,竟是与父亲分居而住,就中国古代家庭观念来看,无疑是不孝之举了。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与清白,可能是性质相近的两个科目。汉代察举科目,只随皇帝高兴与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晋书·李重传》中讲到举寒素要符合“门寒身索,无世祚之资”的条件,选举制度汉晋相延,变化不应很大。范哗在《后汉书·扬雄传论》中说:“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清白、敦厚之属。”可见二者都是选举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称与它所要求的品质应是相当的。故清白、寒素科出来的,应是出身清贫、为官清正之人,而实际上,劳动人民的评价则是“浊如泥”,可见他们是当不起那四个字的。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代不仅文官由重臣推荐,武将也如此。《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诏举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五年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大概武将之举,均要求“列将子孙”,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与文学对举,在此又与良将并举,可知与上面“寒素清白”一样,是两个相近科目。被荐之人,应“刚毅武猛,有谋谟(《顺帝纪》)”,然而实际上却胆小如鸡,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首民谣,用一两个典型的细节,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贺新郎·又是寒冬矣
木兰花慢·向闲庭散步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浣溪沙
鹧鸪天 赠屏兄
听鼓
南歌子·倦续黄粱梦
蝶恋花 前意不畅,再赋此即寄荫君。
昔昔盐
酌贪泉
临江仙 石佛、樗园对神仙对。石佛出海上一
春宿左省
踏莎行·已撤冰壶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重别薛华
景星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巫山曲
蝶恋花 重阳寄君培
醉花间 题叶上寄君培
秣陵怀古
唐多令·秋叶总堪伤
行香子 三十初度自寿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题画兰
临江仙 君培书来,劝慰殷勤,以词答之。
韬钤深处
临江仙·廊下风吹败叶
登洛阳故城
古风·其五十九
临江仙 继韶屡有书来却寄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浣溪沙 咏马缨花
贺新郎·天远星飘渺
水调歌头·沧浪亭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踏莎行·天压楼低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自宣城赴官上京
逍遥堂会宿二首
生查子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蝶恋花 独登北海白塔
蝶恋花 独登北海白塔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忆帝京·木棉袍子君休换
玉烛新·白海棠
村行
鹧鸪天·点滴敲窗渐作声
甘露寺多景楼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意难忘 纪梦
临江仙 游圆明园
秋晚登古城
临江仙 游圆明园
宿龙宫滩
临江仙·皓月光同水泄
游终南山
虞美人·更深一盏灯如豆
桃源行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临江仙·万事都输白发
采桑子·九日
蝶恋花·午夜月明同散步
结客少年场行
菁菁者莪
临江仙·凉雨声中草树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临江仙·幻梦连环不断
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南歌子·澹澹新秋月
度关山
鹧鸪天 不寐口占
初过汉江
鹧鸪天 日光浴后作
戊午元日二首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临江仙·可惜九城落照
踏莎行 大雾中早行
鹊桥仙·待月
摸鱼儿·对西风
浣溪沙
白田马上闻莺
阳羡歌·山秀芙蓉
病起
浣溪沙
浣溪沙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一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二
种白蘘荷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三
凌波仙·吊乔梦符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四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五
满江红·屈指兴亡
过小孤山大孤山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