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内容: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创作背景

:  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岑参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临洮的旧友为他饯别。这是一次唱和,他得到“飞”字韵,因作诗留赠,向诗友公开此行的意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 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连年:接连多年。一作“年年”。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临江仙·可惜九城落照

踏莎行 大雾中早行

鹊桥仙·待月

摸鱼儿·对西风

浣溪沙

白田马上闻莺

阳羡歌·山秀芙蓉

病起

浣溪沙

浣溪沙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一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二

种白蘘荷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三

凌波仙·吊乔梦符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四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五

满江红·屈指兴亡

过小孤山大孤山

晚秋杂诗六首用叶子嘉莹韵 其六

七言长句五章再用叶子嘉莹晚秋杂诗五首韵 其一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七言长句五章再用叶子嘉莹晚秋杂诗五首韵 其二

秋日思旧山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水龙吟·翠鳌涌出沧溟

七言长句五章再用叶子嘉莹晚秋杂诗五首韵 其三

古木卧平沙

七言长句五章再用叶子嘉莹晚秋杂诗五首韵 其四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七言长句五章再用叶子嘉莹晚秋杂诗五首韵 其五

去矣行

题《积木词》卷尾 其一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题《积木词》卷尾 其二

行路难·青琐门外安石榴

题《积木词》卷尾 其三

赠从弟冽

题《积木词》卷尾 其四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题《积木词》卷尾 其五

赠崔侍郎

题《积木词》卷尾 其六

永遇乐·璧月初晴

偃虹堤记

蝶恋花 海上书怀寄呈屏兄。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书韩干牧马图

生查子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临江仙 送君培

拟行路难·其四

幽居冬暮

临江仙

少年游

定风波

别山僧

破阵子 寄内

蝶恋花 前意不畅,再赋此即寄荫君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采桑子

病牛

八声甘州 春日赋寄荫君

初秋行圃

钗头凤

维扬怀古

鹅赠鹤

贺新凉

池鹤二首

好事近

获麟解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高阳台

闻虫

浣溪纱

木兰花慢

塞翁吟·饯梅津除郎赴阙

忆少年

初夏游张园

西郊落花歌

一萼红

望远行 寄荫君

西江月·顷在黄州

祝英台近

寒夜

普天乐·西湖即事

婆罗门引 咏美人蕉

和袭美春夕酒醒

断句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春游南亭

丑奴儿慢

蝶恋花二首 其一 重阳寄君培

早春野望

蝶恋花二首 其二 重阳寄君培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