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行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内容: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创作背景
: 此诗当作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诗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亦唯有临江而泣矣。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注释
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天边老人:诗人自谓。
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指广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赏析
: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谒金门·留不得
菩萨蛮
长相思
浪淘沙
探春慢·衰草愁烟
金陵驿·其一
凭栏人
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晓行黄浦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和静仁先生旧历元旦原韵
坐万顷堂望太湖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游惠山得阳冰听松拓本
庐山烟雨浙江潮
早春
朝天子·西湖
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朔风
重别梦得
次疚侬韵
客里
排愁
清平乐·莺啼残月
十载
春暮西园
霜降节风雨数日夜感而赋此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辜负
杂诗
初冬夜饮
送杨长史赴果州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骤雨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送别彤皆游幕江宁步支洲韵
归雁二首
题溥新畬山水画幅
南柯子·怅望梅花驿
宿云梦馆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天目
赠亚子
清平乐·将愁不去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
中年
金陵夜泊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二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三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四
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
解佩令·自题词集
谒九江朱先生祠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草堂留别呈简岸先生
迎仙客·括山道中
除夕书怀二首寄秋枚 其一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行舟
除夕书怀二首寄秋枚 其二
武林乱后,未得贞壮书,赋此讯之,丙辰小除夕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题丁叔雅遗墨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九月晦夜,梦中得“江上梅花影”五字,寤后续成一诗,题陈师曾水墨兰石
探芳信·为春瘦
酬周印昆见赠之作兼慰其悼亡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十九夜北海待月作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酬周印昆
别匡山
鹤冲天·闲窗漏永
冬至 其一
冬至 其二
促织
冬至 其三
冬至 其四
雪后问讯张鹏翘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除夜答宾虹寄画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元夜得闵孙奭赴为诗哭之
柳
题方正学溪喻遗文原稿为马武仲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东阁即事
对雨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读周印昆夕红楼诗题赠
朱仙镇谒岳王庙
春怀有寄
中秋泛月独酌
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
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