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洛堤步月
作者:上官仪 朝代:唐代内容: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创作背景
: 刘餗《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僚们,觉得“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可见这诗是上官仪任宰相时所作,大约在龙朔(唐高宗年号,661—663)年间。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
乌鹊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地飞过,初秋寒蝉在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注释
洛堤: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候朝处,因临洛水而名。
脉脉:原意指凝视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水流的悠远绵长状。广川:洛水。
历:经过。长洲:指洛堤。
曙:明亮。鉴赏
: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也须如此。
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广川”指洛水,“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头,写洛水含情不语地流淌着;更是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传达承恩得意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清晨,曙光微明,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
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
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真实地为这类得势当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使得意洋洋的神情毕现。晚成
金菊对芙蓉·上元
节侯
七日谣
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
遣兴四首 其一
蜀国弦
遣兴四首 其二
遣兴四首 其三
解语花·风销焰蜡
遣兴四首 其四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夜坐示弟子
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
元宵
容子居鄂园中夜闻曳履声以语侃为诗记之
杂诗
三江小渡
曲玉管·陇首云飞
五月五日作
陋巷 辛酉五月在汉口委巷中作
偶成 辛酉五月在汉口作
与旭初连句呈章先生
长寿乐·繁红嫩翠
谒孝陵作 二月廿八日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一 栖霞山驿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二 栖霞寺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三 隋舍利塔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望江南·江南蝶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四 玉冠峰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五 自宗仰上入塔登绝顶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六 天开岩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七 靳尚词杜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八 珍珠泉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九 二徐题名
摄山纪游诗十首 其十 归途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五月六日青溪集以沧海横流到此身分韵得到字
岁暮对雪简刘守中黄复生邓家彦
满江红·怀子由作
江南好
西江月·平山堂
江南好
捣练子
杨柳枝
杨柳枝
杨柳枝
如梦令
已酉端午
如梦令
遐方怨
端午日
秋思寄子由
诉衷情
端午
转应曲
屈原塔
望江南·燕塞雪
端午即事
天仙子
端午三首
天仙子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南歌子
端午
浣溪沙·端午
江城子
相见欢
端午日赐衣
归国谣
醉太平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浣溪沙
乙卯重五诗
玉楼春
小重山·端午
玉楼春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踏莎行 和同叔
减字木兰花·竞渡
踏莎行
踏莎行·自题
南歌子·游赏
浣溪沙
浣溪沙·戊午元日记游
同州端午
浣溪沙·戊午春感四首 其一
浣溪沙·戊午春感四首 其二
南乡子·端午
浣溪沙·戊午春感四首 其三
浣溪沙·戊午春感四首 其四
耒阳溪夜行
竞渡歌
菩萨蛮
踏莎行·润玉笼绡
贺新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