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有感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内容: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创作背景
: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正月,苏轼在徐州收到友人章楶寄赐的崔徽画像,联想到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有感而发,作该词歌咏《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住。与心爱的姑娘约好了在西厢房见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认香气来寻路。
半夜风吹动了幔帐,月光照到了床边。竹席像水一样凉了,肌肤也凉了。什么东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残妆。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有单调、双调两体。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罥(juàn),挂住。
西厢:正房西侧的房子。
认余香:辨认香气来寻路。
午夜:半夜。幔:帷帐。
簟(diàn):竹席。
展开阅读全文∨赏析
: 该词是以艳体形式出现的爱情词,题为《有感》,实际上相当于“无题”。因为苏轼对所叙写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奥妙,“有感”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苏轼运用了代言体写法,通篇作张生口吻,即从男方着笔来写,所述情、景、事,一一从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着重写张生幽会的隐秘心理。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同时也是比喻),来描摹张生要与心上人幽会时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态。接着点明约会之事,“美人”是一种昵称,“西厢”这一词语从《莺莺传》中来,不是偶合,而是暗点“待月西厢下”诗意,是专咏崔莺莺、张生故事的标志。而后再写暗中摸索前进时一种特有的心理,笔触是极为细致的。
下片写张生幽会与归去时的感觉。前三句写幽会,但字面上仅仅写出对“风”、“月”、“簟纹”及“玉肌”的视觉或触觉感受,即从侧面稍加点染,而将有关情事推到幕后,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很高明的。“三更月到床”一句,也与《莺莺传》中有关描写妙合无间。篇末一句写归去时的感觉,又与《莺莺传》中相关描写如出一辙。
一般说来,词体多偏于抒情,而该词却有着明显的叙事性。在描写方面,尤以大胆、率真、细腻的心理描写取胜。临江仙
行台闲咏
寻芳草·萧寺记梦
临江仙·六月十八日廋辞
采莲曲
临江仙
临江仙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临江仙
临江仙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
临江仙
临江仙·秋海棠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临江仙·秋柳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临江仙
送范山人归泰山
蝶恋花
江馆
点绛唇·红杏飘香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中秋日卧病怀人不至
蝶恋花·七月二十三夜纪梦
浣溪沙·方响
蝶恋花
占春芳·红杏了
绛都春·题蓬莱阁灯屏
山花子
虞美人
南乡子·集句
虞美人
虞美人·辛亥九月作
昭君怨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木兰花
木兰花
鸣雁行
月中行
生查子
生查子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采桑子
长寿乐·南昌生日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辛亥七夕
水仙子·嘲楚仪
采桑子
采桑子
浣溪沙 宿村店
鹧鸪天·东阳道中
浣溪沙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浣溪沙
卜居
浣溪沙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浣溪沙
浣溪沙
眼儿媚
眼儿媚·庚戌七夕
眼儿媚·赞梅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眼儿媚
鹧鸪天·化度寺作
唐多令
菩萨蛮
好事近·咏梅
菩萨蛮
菩萨蛮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菩萨蛮
菩萨蛮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河渎神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太常引 自题小像
太常引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南浦 送张君之海滨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浪淘沙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水调歌头·留春
虞美人
千秋岁·咏夏景
望海潮
浣溪沙 颐和园照片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