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夜行船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内容: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创作背景
: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在知密州任所的苏轼听说有一枝牡丹偶然开放,他的心禁不住为之一动,于是特意置酒会客,共赏名花,并挥笔写下了这首《雨中花》。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年百花盛开的时节,整天吹着东风,深院高墙里面,散发着轻轻的茶烟。只有绿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钱。听说城西,长廊连着古寺,甲第带着名园。那里有“醉贵妃”和“御黄袍”这两种珍稀牡丹,使我留恋。
清明已经过了,残花无处可归,对此不禁泪洒怀前。渐近深秋了,为何这枝牡丹,依然这般红艳?还是设宴会客,暂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吧,这难逢的牡丹秋日花开,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怜惜。还不如留住这美妙姿色,开在明年春天。
注释
花时:花开的时节。
荡扬:轻轻地飘飞、扬起。
柳絮榆钱:飘扬的柳花和榆荚。
甲第:权贵的宅院。名园:有名气的园林。
国色带酒:指绯红色牡丹,今名“醉杨妃”。“天香染衣”指贡黄色牡丹,今名“御袍黄”。袂,衣袖。
高会:场面盛大的宴会。短景:短促的光阴。
清商:指秋天。
不暇馀妍:是说牡丹艳丽的日子不长了。妍,美丽。赏析
: 上片追述春光中无缘赏花的缺憾。起笔三句写春天衙斋生活小景,大意是,在今春花开时节,整日深锁斋院,面对袅袅茶烟,只觉一派寂寥。点明“花时”,不单交代了节候,更暗含着词人赏花的兴致,而实际上整天所面对的却是“茶烟”,这使作者感到扫兴。原来,这年春夏间密州地区旱灾蝗灾严重,身为州郡长官的苏轼斋戒吃素,忙于到常山祭神祈雨,所以压根儿顾不上赏花,——这是苏轼在此篇词序及《祭常山祝文五首》之一中所说的。在今天看来,苏轼的作法未免可笑,但历史地看,他忧民所忧,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在这大好春光中,词人踪迹所至,看到“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如此而已。言外自然也以良辰美景“不获一赏”而感到遗憾。那么,是否因诸城僻处北国,没有赏花的去处,或者竟无花可赏。以下六句全以“闻道”二字领起,着力写出赏花的好去处,以及“方春牡丹盛开”,花事之盛。不言而喻,这对于浸泡在比较单调乏味的仕宦生活中的词人来说,具有多么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说“长”、“古”、“甲”、“名”这些词语传出了词人对春游热点向往的心态的话,那么“国艳带酒,天香染袂”这两句化用唐诗成句,就花王牡丹的色、香进行渲染,更写出对“方春牡丹盛开”的情有独钟。然而词人终究误了佳期,未能如愿以偿,那么他内心的惆怅也就可想而知了。
下片写秋日赏花的感触。换头“清明过了”三句,承上叙事,写暮春花尽的悲哀。“清明过了”,交代时令,表明“花时”已过。“残红无处”,写出“国艳”、“天香”荡然无存的可悲现状。“对此泪洒樽前”,则以重拙之笔直述悲悼之情与沉痛之感。这与前片“闻道”六句叙写的内容有因果联系,或者说前后内在的脉络是相通的,因而使词人在此抒写的情感是真实可信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上片至此全是铺垫,意在突出秋日牡丹的可贵。“秋向晚”三句,便转到写当前秋日牡丹:在这晚秋已近的时节,为什么一枝牡丹忽然开放,默默地朝着我,而香艳如故呢?“秋向晚”,与前文的“花时”、“清明过了”相照应,明点词序中的“九月”这一特定时间。“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二句,问得无理而有情。本来,作为自然事物的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或原因,是与人事无关的,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某种微妙的感情:这一枝牡丹仿佛深知词人“方春牡丹盛开”而“不获一赏”的苦衷,因而赶在寒冬到来之前又一度开放,以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词人在心理上的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对“千叶一朵”的激赏以至道谢等,都余味曲包了。秋日牡丹虽是词人所写的重点,但词人并未展开描写,仅用“依然”二字映带上文,便收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这是词人用笔精炼与老到之处。最后五句紧承前三句,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感触:眼前的盛会姑且抓住这短暂的时光,因为秋风不会宽容牡丹,使之常葆艳丽的姿色。牡丹啊,你不如多加珍重,留住尽可能多的春容,以待明年争新斗艳。词人没有陶醉在对秋日牡丹的欣赏之中,凭着他过人的悟性,很快意识到好景不长,意识到自然界的制约因素。“高会聊追短景,清高不假馀妍”两句,扣住词序中“置酒”会客一事,表现了对当前美景的极度珍惜,以及对“美人迟暮”的担忧,富有自然哲理的意味。结穴三句转为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语浅情深,出人意表,表露了词人对名花爱赏的真诚,也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结构上看,“春态”、“明年”与开篇的“花时”、“今岁”遥相呼应,不过后者是写实,前者仅是悬想罢了。
这首词颇有几分像写景词或咏物词,其实都不是。这是一首表现生括实感的写怀之作。词人为百姓疾苦而操劳、奔走,而置一春花事于不顾(虽然“花时”是他所由衷喜爱的),确实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词人尽瘁民事的可贵精神。但这首词主要的思想意义并不在于此。词人显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才子佳人一流人物,可是他对牡丹花开花谢那样多情善感,只有一个较合理的解释,这便是词人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因为春日盛开的牡丹是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秋日牡丹一枝独放,则可视为不寻常的年头偶尔提供的补偿,所以词人倍加关注,实在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生动体现。苏轼的人生态度具有多重性,主要有三个层面:怀抱理想和热情,热心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即抱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层面;追求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力求无往而不乐,这是又一个层面;更多地从人性出发,执着于现实人生,随处表现出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这是第三个层面。这第三个层面与苏轼诗人的气质以及坦诚、真率的个性,也都有绝大关系。表现这第三个层面的诗词作品,尽管有士大夫化的成分(如这首词写到的置酒清客的方式——“高会”),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比较接近。人间词话七则
忆秦娥·用太白韵
行香子·寓意
郊居岁暮
夜宴谣
烧歌
十月朔日过江亭 其二
元日
山坡陀行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题汪水云诗卷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燕蓟
风
赠崔秋浦三首
游仙
喜审伯到
送吴生至江干而反 庚申十月初二寄到
三台洞 闰月廿二日
山坡羊·失题
春深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刘中守假明邢玠事立论属曰痛语自称有心人见贻一册因赠
不得平州消息
庚戌六月廿七日深夜作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麦秀歌
四月八日始游北海弟子孙世扬从
感事四首 其一
鸟鹊歌
感事四首 其二
感事四首 其三
感事四首 其四
酬朱监纪四辅
庚申元日作
感事 其一
采桑子·桐庐舟中
感事 其二
无题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
喜晤公铎 丙寅十月在北京
菩萨蛮·宿水口
次韵王岷源伍胥祠怀古同公铎作 丁卯十月在沈阳
卿云歌
惠冢 戊辰九月廿七日作
灵谷寺 闰月廿四日
拟傅青主金陵怀古
北湖人家即事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三月九日复同陆先生及子侄泛湖至后州买樱桃
三月望有作时去立夏仅三日矣
焦山
仲夏登扫叶楼留题
与景伊夜话怀令叔公铎燕 京庚午十二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酒泉子·长忆西湖
庚午清明日偕门人潘重规仲子念田行钟山下至蒋庙还泛后湖得诗四首 其一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庚午清明日偕门人潘重规仲子念田行钟山下至蒋庙还泛后湖得诗四首 其二
庚午清明日偕门人潘重规仲子念田行钟山下至蒋庙还泛后湖得诗四首 其三
庚午清明日偕门人潘重规仲子念田行钟山下至蒋庙还泛后湖得诗四首 其四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青玉案·元夕
摄山礼宗仰上人塔
岁暮书感二首 其一
岁暮书感二首 其二
生查子·元夕
樊山殁悼以一诗
豁蒙楼晚坐
浪淘沙·探春
上元夜六首·其一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一
正月十五夜灯
正月十五夜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二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三
十五夜观灯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四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五
元夕二首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六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七
忆东山二首
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 其八
元夕无月
一夕
女冠子·元夕
辛未除夕和苏子瞻 其一
观灯乐行
辛未除夕和苏子瞻 其二
解语花·上元
书愤 八月十八日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古蟾宫·元宵
癸酉除夕用子瞻除夕野宿常州城外诗韵赠张继 其一
癸酉除夕用子瞻除夕野宿常州城外诗韵赠张继 其二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