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服务于民族地区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始终坚守青藏高原,面向民族地区,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近10万名来自于民族地区、服务于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藏区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和45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领导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余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各项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14953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334名,占在校学生的55.73%。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有效汇聚了李文实、夏日东、芈一之、胡安良、祁顺来、毛继祖、贾晞儒、吴启勋等一批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学校现有117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734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58名、副高级职称27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97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1名、青海学者1名。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4个学院(含青海干部网络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其中人文社会学科类本科专业33个,占比为57.89%,理工医类本科专业24个,占比为42.11%,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8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6项、冷门“绝学”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4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4项,出版专著教材339部,发表论文1821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70余项。现有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等6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民族研究所等8个省级研究机构和20个校级研究机构;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9门省级重点课程;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跻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核心期刊行列,《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跻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学校分东序、西昆、南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3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7.05万册、电子图书93.67万种、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 380 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生均图书106册,是青藏高原汉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馆藏图书最多特别是珍贵古籍馆藏量最多的的高校。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正在建设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现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韩国韩南大学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有中亚学院和三个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其中“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基地”、“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基地”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现有外国留学生154名,是青海省培养留学生最多的高校。在国内,教育部先后安排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也与我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关系。
立足深厚的办学底蕴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经过科学论证,拟到2025年,将学校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体系完备、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学科特色优势明显、教学质量较高、育人能力较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到2035年,建成整体水平达到青藏高原区域一流,在藏区最具更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到2049年建校100周年时,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西部地区一流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招生章程

大中专院校库

高校名单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青海理工学院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师范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理工学院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银川能源学院


银川科技学院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