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 |
B.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 |
C.放射性同位素的转移时间和地点 |
D.辐射安全负责人和联系电话 |
E.转移放射源的还应提供放射源标号和编码 |
A.术中放射治疗装置 |
B.车辆检查用 X 射线装置 |
C.工业用 X 射线探伤装置 |
D.自屏蔽式 X 射线探伤装置 |
E.X 射线衍射仪 |
A.生产 |
B.销售 |
C.使用 |
D.进口 |
E.处置 |
A.生态环境部 |
B.同级公安部门 |
C.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
D.国务院 |
E.商务部 |
A.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的 |
B.不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的 |
C.不按照规定建立应急措施的 |
D.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的 |
E.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性污染事故的 |
A.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
B.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和范围 |
C.有效期限 |
D.发证日期 |
E.证书编号 |
A.销售放射源的企业 |
B.使用射线装置的医疗机构 |
C.使用放射源的探伤企业 |
D.具有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的科研机构 |
E.仅使用豁免水平标准物质的科研单位 |
A.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
B.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的 |
C.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D.使用Ⅰ类、Ⅱ类射线装置存在污染的 |
E.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A.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
B.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
C.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置的 |
D.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E.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的 |
A.同时设计 |
B.同时施工 |
C.同时投入使用 |
D.同时验收 |
E.同时退役 |
A.转出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 |
B.转入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 |
C.转入单位具有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期满后的处理方案 |
D.转让双方已经签订书面转让协议 |
E.转出单位具有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期满后的处理方案 |
A.单位名称 |
B.发证日期和编号 |
C.注册资本 |
D.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和范围 |
E.有效期限 |
A.生产 |
B.销售 |
C.转让 |
D.异地使用 |
E.进出口 |
A.辐射防护负责人 |
B.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职人员 |
C.辐射防护专职人员 |
D.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负责人员 |
E.辐射安全负责人 |
A.未建造尾矿库或者不按照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要求建造尾矿库,贮存、处置铀(钍) 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尾矿的。 |
B.向环境排放不得排放的放射性废气、废液的。 |
C.不按照规定的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利用渗井、渗坑、天然裂隙、溶洞或者国家禁止的其他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的。 |
D.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的。 |
E.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的。 |
A.国家法律 |
B.行政法规 |
C.部门规章 |
D.指导性文件 |
E.标准文件 |
A.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 |
B.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
C.放射性同位素的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
D.放射性同位素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
E.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
A.辐射防护负责人 |
B.辐射防护专职人员 |
C.质量保证专职人员 |
D.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职人员 |
E.公司法人 |
A.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源设备,在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完成豁免备案后,该产品的销售、使用活动可免于辐射安全监管(销售或使用较大批量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除外),其他销售、使用单位无需逐一办理豁免备案手续 |
B.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10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0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
C.仅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无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原持有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注销。 |
D.即使是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仍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
E.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将完成备案的《豁免备案表》抄报生态环境部,经生态环境部公告后在全国有效。 |
A.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
B.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
C.销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 |
D.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
E.销售Ⅱ类射线装置的 |
A.医用Х射线 CT 机 |
B.牙科Х射线机 |
C.Х射线探伤机 |
D.Х射线衍射仪 |
E.血管造影用 X 射线装置 |
A.核素名称 |
B.出厂时间和活度 |
C.放射源标号和编码 |
D.源外型尺寸 |
E.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和去向 |
A.密封放射源 |
B.电磁发射设施 |
C.非密封放射源 |
D.射线装置 |
E.核燃料 |
A.收 集 |
B.包 装 |
C.填 埋 |
D.贮存 |
E.自行处理 |
A.注册资本发生变化的 |
B.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的 |
C.改变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的 |
D.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生产、销售、使用设施或者场所的 |
E.变更辐射防护负责人的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 |
C.严格管理 |
D.安全第一 |
E.发展为首 |
A.生产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除外)的单位 |
B.使用半衰期大于 60 天的放射性同位素且场所等级达到甲级的单位 |
C.生产放射性药物、场所等级为乙级的单位 |
D.非医疗使用Ⅰ类源单位,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单位 |
E.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等级为乙级的单位 |
A.能够发射高 LET 的辐射 |
B.半衰期要尽可能短 |
C.容易标记 |
D.能够靶向到病变组织或细胞 |
A.按一般医疗废物处理 |
B.作为放射性废物放置在放射性废物暂存库 |
C.返回给生产销售厂家 |
D.送交城市废物库 |
A.140keV |
B.364keV |
C.511keV |
D.1.02MeV |
A.妇产科 |
B.食堂 |
C.检验科 |
D.儿科 |
A.部级 |
B.省级 |
C.市级 |
D.县级 |
A.0.01 |
B.0.1 |
C.1 |
D.10 |
A.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B.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 PET 用放射性药物 |
C.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D.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A.放射实践的正当性 |
B.使用药物的最小化 |
C.辐射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
D.个人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 |
A.1mm |
B.11mm |
C.16.6mm |
D.16 mm |
A.2 级 |
B.3 级 |
C.4 级 |
D.5 级 |
A.房间防护门 |
B.观察窗 |
C.视频系统 |
D.风淋设备 |
A.内层为铅,外层为铝 |
B.内层为铝,外层为铅 |
C.内层为硼,外层为有机玻璃 |
D.内层为有机玻璃,外层为硼 |
A.10m2 |
B.15m2 |
C.20m2 |
D.25m2 |
A.不需要 |
B.需要 |
C.无所谓 |
D.以上都可以 |
A.个人剂量计 |
B.消毒用品 |
C.恰当的铅防护服 |
D.记录植入操作时间的计时器 |
A.医院有义务对患者进行出院告知 |
B.出院后患者在短期内禁止长时间接触孕妇、婴幼儿 |
C.患者应单卧室休息 |
D.患者可自由活动 |
A.有控制区 |
B.有监督区 |
C.患者出入门显著位置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
D.有独立一套通风系统 |
A.提供商品符合有关规定的证明 |
B.建立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优化方案 |
C.剂量计算 |
D.对活度计和其他的相关设备定期实施质量控制 |
A.制定辐射防护与安全目标 |
B.建立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优化方案 |
C.剂量计算 |
D.对活度计和其他的相关设备定期实施质量控制 |
A.单位自行处置 |
B.填埋处置 |
C.近地表处置 |
D.深地质处置 |
A.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动物尸体 |
B.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手套 |
C.患者的排泄物 |
D.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注射器 |
A.按一般废物处理 |
B.贮存于工作场所内放射性废物库 |
C.自行地下填埋 |
D.送交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
A.A1 与A2 相差不大,A2 略高 |
B.A1 与A2 相差不大,A1 略高 |
C.A1 与A2 恰好相等 |
D.以上都不对 |
A.放射性核素大部分是富中子的核素 |
B.投资大 |
C.生产的核素大多是短寿命的核素 |
D.产品有载体 |
A.医用回旋加速器 |
B.γ 相机 |
C.SPECT |
D.PET |
A.0.1 |
B.1 |
C.1000 |
D.100 |
A.给药室 |
B.核素治疗病房 |
C.放射性废物暂存库 |
D.显像设备操作间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A.二 |
B.三 |
C.四 |
D.五 |
A.孕妇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或治疗时,放射性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核素的内照射危害 |
B.母亲的器官和组织内的放射性药物对胎儿构成的外照射危害 |
C.储存于膀胱的放射性药物,是对胎儿照射的重要辐射源 |
D.只要进行核医学检查后,就必须终止妊娠 |
A.对于核素发出的 γ 射线,其穿透力强,需要选用原子序数高的强衰减材料如铅和混凝土做屏蔽体材料 |
B.对于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应当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如铝和塑料作盛源容器 |
C.对于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应当采用原子序数高的强衰减材料如铅和混凝土做屏蔽体材料 |
D.对于发射a 粒子的核素,因为能量高,应当采用原子序数高的强衰减材料如铅和混凝土做屏蔽体材料 |
A.注意育龄妇女的防护 |
B.注意孕妇及胎儿的防护 |
C.注意对授乳期妇女的防护 |
D.注意对更年期妇女的防护 |
A.对患者周围人群的外照射影响不应超过公众年剂量限值的一半 |
B.对患者周围人群的外照射影响不应超过公众年剂量限值的 60% |
C.对患者周围人群的外照射影响不应超过公众年剂量限值的 70% |
D.对患者周围人群的外照射影响不应超过公众年剂量限值 |
A.1000Bq |
B.150Bq |
C.200Bq |
D.300Bq |
A.0.5m |
B.0.8m |
C.1m |
D.1.2m |
A.无所谓 |
B.立即报告给生态环境和公安部门 |
C.自己私下调查 |
D.害怕承担责任不告诉任何人 |
A.一直,较高,特殊性 |
B.间断,不低,可控性 |
C.持续,不高,持续性 |
D.持续,较高,可控性 |
A.在患者植入部位对应的体表实施适当的屏蔽防护 |
B.隔离患者家属 |
C.控制患者饮食和运动 |
D.在室外安装辐射剂量报警装置 |
A.108 分钟 |
B.68 分钟 |
C.8.04 天 |
D.59.6 天 |
A.对工作场所实施常规监测 |
B.对活度计和其他的相关设备定期实施质量控制 |
C.剂量计算 |
D.确认所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活度 |
A.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
B.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
C.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 |
D.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A.1 |
B.3 |
C.15 |
D.20 |
A.贮存衰变后解控 |
B.填埋处置 |
C.近地表处置 |
D.深地质处置 |
A.14C 呼气实验受试者呼出的气体 |
B.放射性核素的残液 |
C.放射性药物生产、转运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 |
D.使用 133Xe 做通气实验的患者呼出的气体 |
A.为缺中子核素,以发射 β+或电子俘获形式进行衰变,能量适度,半衰期短,辐射危害小,非常适合 PET 显像 |
B.为丰中子核素,以发射 β+或电子俘获形式进行衰变,能量适度,半衰期短,辐射危害小,非常适合 PET 显像 |
C.为丰中子核素,以发射 β-射线进行衰变,能量适度,半衰期短,辐射危害小,非常适合 PET 显像 |
D.为缺中子核素,以发射 β-射线进行衰变,能量适度,半衰期短,辐射危害小,非常适合 PET 显像 |
A.T1 >>T2 |
B.T1 >T2 |
C.T2 >>T1 |
D.T2 >T1 |
A.按一般医疗废物处理 |
B.作为放射性废物放置在放射性废物暂存库进行衰变 |
C.返回给核素发生器生产销售厂家 |
D.送交城市废物库 |
A.γ 相机 |
B.SPECT |
C.全数字 SPECT |
D.PET |
A.放射科 |
B.放疗科 |
C.检验科 |
D.食堂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A.0.1 |
B.1 |
C.10 |
D.100 |
A.可以保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 |
B.不能保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但没有必要设立剂量限值 |
C.不能保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必须设立剂量限值 |
D.可以保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无需设立剂量限值 |
A.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 |
B.不包括核医学实践过程中对诊疗接受者放射防护最优化 |
C.确定各种管理限值时使用 |
D.包括核医学实践过程中对诊疗接受者放射防护最优化 |
A.1mm |
B.11mm |
C.16.6mm |
D.16 mm |
A.不超过 1.0×10^6Bq |
B.不超过 2.0×10^6Bq |
C.不超过 1.0×10^5Bq |
D.不超过 2.0×10^5Bq |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 |
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 |
C.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 |
D.在一定程度上与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无关 |
A.吸收剂量与能量 |
B.活度与能量 |
C.吸收剂量与半衰期 |
D.活度与半衰期 |
A.手套箱 |
B.热室 |
C.操作台 |
D.通风橱 |
A.一个人 |
B.双人 |
C.双人双锁 |
D.无需专人管理 |
A.患者个人信息 |
B.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
C.护理人员信息 |
D.粒籽源植入信息 |
A.日常活动时应尽可能远离家属,或者适当穿戴防护用品 |
B.尽快融入正常生活 |
C.可自行评估辐射损伤 |
D.两个半衰期后前往医院取出粒籽源 |
A.半年 |
B.1 年 |
C.2 年 |
D.3 年 |
A.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 |
B.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要求的医护人员 |
C.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且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要求的专业医护人员 |
D.以上都不对 |
A.制定、实施并记录辐射防护与安全程序和计划 |
B.建立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优化方案 |
C.剂量计算 |
D.对活度计和其他的相关设备定期实施质量控制 |
A.含放射性且不会再利用的废弃物 |
B.放射性比活度或浓度大于监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的任何物理形态的废弃物 |
C.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浓度大于监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预期不会再利用的任何物理形态的废弃物 |
D.以上都不准确 |
A.患者的排泄物 |
B.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动物尸体 |
C.放射性核素的残液 |
D.实验与诊断使用过的液体闪烁液 |
A.1 |
B.5 |
C.10 |
D.20 |
A.核医学利用核素和核技术来进行基础生命科学并在临床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 |
B.核医学分成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 |
C.临床核医学按功能分为诊断核医学与治疗核医学 |
D.核医学是安全的,不需要防护 |
A.放射性核素大部分是缺中子的核素 |
B.投资大 |
C.可反复多次提取子体核素 |
D.放射性核素活度高 |
A.α 放射性核素 |
B.正电子核素 |
C.γ 放射性核素 |
D.电子俘获(EC)衰变核素 |
A.国务院 |
B.省级 |
C.市级 |
D.县级 |
A.≥0.5m/s |
B.≥1m/s |
C.≥2m/s |
D.≥3m/s |
A.0.001 |
B.0.01 |
C.0.1 |
D.1 |
A.日最大操作量 |
B.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
C.年最大操作量 |
D.年等效最大操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