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以依靠天线调谐器实现在较宽的频带内谐振,对长度没有要求 |
B.对长度要求比较严格,是没有自然谐振点的宽带天线 |
C.在较宽的频带内具有一些列自然谐振频率点,但对长度要求比较严格 |
D.是没有自然谐振点的宽带天线,对长度要求不严格但一般需接近或大于波长, |
A.长度足够时大部分功率边行进边辐射到空间,只剩小部分到达电阻并消耗而不反射回去 |
B.电阻相当于一个假负载,虽实现了宽带工作,但绝大部分能量消耗在这个电阻上 |
C.在匹配状态下,输入功率的一半消耗在电阻上,所以天线的辐射效率大约是50% |
D.串联电阻的损耗降低了天线谐振时的Q值,使谐振响应显得平坦,但辐射效率比较低下 |
A.A为28MHz的半波长,B为21MHz的半波长,C为14MHz的半波长 |
B.A为28MHz的半波长,A+B为21MHz的半波长,A+B+C为14MHz的半波长 |
C.A为28MHz的1/4波长,A+B为21MHz的1/4波长,A+B+C为14MHz的1/4波长 |
D.A为28MHz的1/4波长,B为21MHz的1/4波长,C为14MHz的1/4波长 |
A.A、D为14MHz陷波器,B、C为21MHz陷波器,即分别谐振于14MHz和21MHz的并联谐振回路 |
B.A、D为21MHz陷波器,B、C为28MHz陷波器,即分别谐振于21MHz和28MHz的串联谐振回路 |
C.A、D为14MHz陷波器,B、C为21MHz陷波器,即分别谐振于14MHz和21MHz的串联谐振回路 |
D.A、D为21MHz陷波器,B、C为28MHz陷波器,即分别谐振于21MHz和28MHz的并联谐振回路 |
A.B-中间加感, A-底部加感, C-顶部加感 |
B.A-底部加感,C-顶部加感, B-中间加感 |
C.A-底部加感,B-中间加感, C-顶部加感 |
D.C-顶部加感,B-中间加感,A-底部加感 |
A.A-底部加感, B-中间加感, C-顶部加感 |
B.B-中间加感, A-底部加感, C-顶部加感 |
C.A-底部加感, C-顶部加感, B-中间加感 |
D.C-顶部加感, B-中间加感, A-底部加感 |
A.只能工作于7/14/28MHz三个频段;每个偶极天线的阻抗都是50欧,并联后总阻抗为17欧左右 |
B.7MHz振子可以3/2波长方式工作于21MHz,可在7/14/21/28MHz四个频段工作;每个偶极天线的阻抗都是50欧,并联后总阻抗为17欧左右 |
C.7MHz振子可以以3/2波长方式工作于21MHz,可在7/14/21/28MHz四个频段工作;不工作的振子呈现高阻抗,并联后总阻抗为50欧左右 |
D.只能工作于7/14/28MHz三个频段。不工作的振子呈现高阻抗;并联后的总阻抗为50欧左右 |
A.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B.通信效果变好 |
C.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D.通信效果变差 |
A.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B.通信效果变差 |
C.通信效果变好 |
D.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A.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B.通信效果变好 |
C.通信效果变差 |
D.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A.通信效果变差 |
B.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C.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D.通信效果变好 |
A.通信效果变好 |
B.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C.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D.通信效果变差 |
A.通信效果变差 |
B.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C.通信效果变好 |
D.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A.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B.通信效果变好 |
C.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D.通信效果变差 |
A.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B.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C.通信效果变好 |
D.通信效果变差 |
A.通信效果变差 |
B.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C.通信效果变好 |
D.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A.通信效果变好 |
B.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
C.通信效果没有改变 |
D.通信效果变差 |
A.太阳黑子平均数、地磁活动指数、通信双方的位置、通信时间 |
B.太阳耀斑数量、地磁活动指数、通信双方的相对直线距离、通信时间 |
C.太阳黑子活动平均周期长度、通信双方的天线高度、通信双方位置的磁偏角、通信时间 |
D.上一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黑子平均数极大值、地磁活动指数、通信双方的相对直线距离、通信双方的高空温度 |
A.F2、F1、E、D |
B.A、B、C、D |
C.E1、E2、F1、F2 |
D.F、E2、E1、D |
A.电离层对10.7MHz电波的衰减指数 |
B.FM广播频段107MHz的典型传播距离 |
C.太阳10.7cm波长射电辐射通量指数 |
D.最高可用频率与10.7MHz的比值 |
A.宁静太阳的辐射强度越强,电离层密度越大,有利于F层对DX电波的反射 |
B.电离层对10.7MHz电波的衰减越大,说明DX传播的条件越差 |
C.FM广播频段107MHz的典型传播距离越远,可用作300公里以内的VHF传播距离预测 |
D.宁静太阳的辐射强度越强,电离层密度越大,不利于F层对DX电波的反射 |
A.电磁波传到远方时,电场E和磁场H在空间的比值为常量,称为波阻抗。 |
B.射频电流在同轴电缆中通过时遇到的阻抗就是波阻抗 |
C.射频电流在进入发射天线馈电点时遇到的阻抗就是波阻抗 |
D.射频电流在发射设备输出端遇到的外界阻抗就是波阻抗 |
A.一种仅用于无线电测试的标准接收天线,但发射效果不好,对业余无线电无用处 |
B.一种专业通信使用的增益极高的专用天线。在业余无线电中没有应用价值 |
C.一种带宽几乎无穷宽的高级天线专利的名称。业余无线电不需要这样的宽带天线 |
D.一种小到一个点的、能把发射机的射频能量全部转换为电磁波并加以各向同性均匀辐射的理论假想天线。经常作为衡量实际天线辐射性能的比较基准 |
A.功率通量密度与离辐射源的距离成反比 |
B.功率通量密度与离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C.功率通量密度与离辐射源的距离成正比 |
D.功率通量密度与离辐射源的距离成指数关系 |
A.距离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2×N倍 |
B.距离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N^2倍 |
C.距离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20×N倍 |
D.距离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N倍 |
A.频率增加到N倍,衰减减少到1/N,所以430MHz信号比144MHz强 |
B.频率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2×N倍 |
C.频率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N^2倍 |
D.频率增加到N倍,衰减增大到N倍 |
A.仅适用于从LF到UHF的频率范围 |
B.仅适用于离辐射源一定距离范围内的“远区场” |
C.适用于辐射源周围空间内的任何一点 |
D.仅适用于离辐射源大约10倍波长外的“远区场” |
A.测试点应选择在离天线至少10倍波长远的地方 |
B.待测天线的馈电电缆外面应套上磁环 |
C.场强计外壳应妥善接地 |
D.场强计应与地面绝缘 |
A.远场区内电场和磁场的比值不变,而近场区内恒比关系不再存在 |
B.接近电台时信号场强导致接收机前级半导体器件过载 |
C.接近电台时信号场强导致鞭状天线进入非线性工作区 |
D.接近电台时信号场强导致环形天线发热变形而改变参数 |
A.地球有极光活动的地区 |
B.地球上通信两端之间的大圆连线 |
C.连接地球具有相同最高可用频率的地点所形成的线 |
D.地球自转时白昼和黑夜交界的区域 |
A.通信两端分别处于灰线同一侧4000公里以外的两点时传播最好 |
B.通信两端分别处于灰线两侧4000公里以外的对称点时传播最好 |
C.通信两端应避免同时处于灰线才能取得更稳定的传播 |
D.通信两端同时处于灰线时最有利于建立天波的多跳反射途径 |
A.120GHz附近频段存在特别强烈的宇宙射线干扰,不适合用作卫星通信 |
B.60GHz、120GHz、183GHz附近存在衰减很大的大气吸收频带,并不适合用作业余卫星通信 |
C.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不具备制造工作在120GHz附近频段的设备的能力 |
D.120GHz附近频段的天线尺寸太大,不适合用作业余卫星通信 |
A.极高频EHF(毫米波) |
B.低频LF(长波) |
C.高频HF(短波) |
D.特高频UHF(分米波) |
A.中频MF(中波) |
B.极高频EHF(毫米波) |
C.甚高频VHF(米波) |
D.甚低频VLF(甚长波) |
A.收发天线的极化方向都平行于两台之间的连线 |
B.收发天线都处于垂直于两台连线的平面内并且极化方向互相一致 |
C.收发天线都处于垂直于两台连线的平面内收发天线极化方向互相垂直 |
D.发信天线垂直极化,收信天线的极化方向平行于两台之间的连线 |
A.水平极化波 |
B.左旋(或逆时针)椭圆极化波或圆极化波 |
C.右旋(或顺时针)椭圆极化波或圆极化波 |
D.垂直极化波 |
A.指向发射点的右旋圆极化 |
B.垂直极化 |
C.水平极化 |
D.指向发射点的左旋圆极化 |
A.卫星过顶前为右旋圆极化,过顶后为左旋圆极化 |
B.最佳方向始终为右旋圆极化 |
C.卫星过顶后为右旋圆极化,过顶前为左旋圆极化 |
D.最佳方向始终为左旋圆极化 |
A.水平极化 |
B.极化方向平行于两台之间的连线 |
C.指向发射点、右旋或左旋圆极化 |
D.垂直极化 |
A.松耦合高Q参差调谐回路 |
B.松耦合的高Q单调谐或同频双调谐回路 |
C.松耦合低Q同频双调谐回路 |
D.紧耦合高Q同频双调谐回路 |
A.输出电压幅度没有限制的放大器 |
B.开环放大倍数无穷大的放大器 |
C.内部噪声等于零的放大器 |
D.没有电源消耗的放大器 |
A.带负反馈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
C.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D.共基极放大电路 |
A.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
B.带正反馈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C.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D.共基极放大电路 |
A.共基极放大电路 |
B.带正反馈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C.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D.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
A.甲类放大器 |
B.甲乙类放大器 |
C.丙类放大器 |
D.乙类放大器 |
A.甲类放大器 |
B.甲乙类放大器 |
C.丙类放大器 |
D.乙类放大器 |
A.甲类放大器 |
B.丙类放大器 |
C.乙类放大器 |
D.甲乙类放大器 |
A.甲乙类放大器 |
B.丙类放大器 |
C.乙类放大器 |
D.甲类放大器 |
A.丙类放大器 |
B.甲类放大器 |
C.甲乙类放大器 |
D.乙类放大器 |
A.乙类放大器 |
B.丙类放大器 |
C.甲乙类放大器 |
D.甲类放大器 |
A.丙类放大器 |
B.甲乙类放大器 |
C.乙类放大器 |
D.甲类放大器 |
A.丙类放大器 |
B.乙类放大器 |
C.甲类放大器 |
D.甲乙类放大器 |
A.接近乙类的甲乙类放大器 |
B.接近甲类的甲乙类放大器 |
C.甲类放大器 |
D.丙类放大器 |
A.卫星转发器功率可以增加 |
B.增加卫星转发器覆盖面积 |
C.发射成本低 |
D.增强地球吸引力以保持运转稳定 |
A.为防止大电容干涸失效,采用小电容增大保险系数 |
B.利用两个电容器容量相加的办法得到精确的容量 |
C.低频率由大电容负责,频率升高时大电容的引线电感不可忽略,则由小电容主要负责,以达到宽频带滤波效果 |
D.增加电容器的总耐压指标 |
A.太阳黑子数高 |
B.通信两端天气都好 |
C.满月 |
D.月亮处于近地点 |
A.提高天线输出的信号电平,以克服传输线路和接收机前级固有噪声的影响 |
B.展宽天线的工作带宽 |
C.提高天线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电平,以克服天线周围环境的外部噪声影响 |
D.提高天线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电平,以克服临近频道电台信号的干扰 |
A.KC1XX |
B.VA3EJ |
C.AC6HY |
D.N8DX |
A.200 |
B.198 |
C.40 |
D.199 |
A.SOAB |
B.SOAB-A |
C.SOSB-20 |
D.MS |
A.巴西电台收听夏威夷电台效果不好 |
B.巴西电台收听关岛电台效果不好 |
C.巴西电台收听夏威夷电台效果很好 |
D.巴西电台收听关岛电台效果很好 |
A.B4HQ |
B.DA1HQ |
C.BA4RF |
D.8N1HQ |
A.E51WWA在库克岛,呼叫CQ,很多人应答 |
B.JA2WS 在库克岛,呼叫CQ,没人应答 |
C.E51WWA在库克岛,呼叫CQ,没人应答 |
D.JA2WS在库克岛,呼叫CQ,很多人应答 |
A.5944 |
B.59001 |
C.5924 |
D.5900 |
A.5900 |
B.5944 |
C.5924 |
D.59001 |
A.59944 |
B.59900 |
C.599001 |
D.59924 |
A.25 |
B.40 |
C.35 |
D.30 |
A.25 |
B.35 |
C.30 |
D.40 |
A.300 |
B.250 |
C.200 |
D.280 |
A.9 |
B.7 |
C.6 |
D.8 |
A.FM 模式使用快速 AGC |
B.将AGC 设为AUTO ,可以适应各种调制模式的接收 |
C.在接收小信号且有临频大信号干扰时关闭 |
D.通常在SSB模式时,使用慢速或中速 AGC |
A.3X、HZ、OE、G |
B.3X、G、OE、HZ |
C.G、OE、3X、HZ |
D.HZ、OE、3X、G |
A.ALL ASIAN DX CONTEST |
B.CQWW WPX |
C.CQWW CW |
D.IARU ARRL 160M CONTEST |
A.12m |
B.20m |
C.15m |
D.17m |
A.14.190 MHz / 14. 040 MHz |
B.14.260 MHz / 14.040 MHz |
C.14.190 MHz / 14.060 MHz |
D.14.260 MHz / 14.060 MHz |
A.14.100 / 18.110 / 21.150 / 28.200 MHz |
B.14.100 / 18.150 /21.150 / 28.200 MHz |
C.14.100 / 18.110 /21.150 / 28.100 MHz |
D.14.100 / 18.100 / 21.150 /28.200 MHz |
A.14060-14125 kHz |
B.3560-3600 kHz |
C.7040-7060 kHz |
D.14300-14350 kHz |
A.信号的极化方向发生随机改变 |
B.每一次反射都会使边带倒转 |
C.频率在30MHz以上的电磁波信号会在每一次反射后变得更强 |
D.电磁波的频率被随机增加或减少一定的值 |
A.D层的吸收 |
B.灰线传播 |
C.流星余迹反向散射 |
D.突发E电离层 |
A.F2层折射 |
B.D层折射 |
C.法拉第旋转 |
D.对流层散射 |
A.70厘米 |
B.6米 |
C.10米 |
D.2米 |
A.大气高空逆温 |
B.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 |
C.雷暴时闪电的放电 |
D.飓风或龙卷风导致的上升气流 |
A.电感 |
B.压敏元件 |
C.电容 |
D.电阻 |
A.电磁铁 |
B.电阻 |
C.电感 |
D.电容 |
A.双极型晶体管 |
B.五栅变频管 |
C.三极电子管 |
D.发电机 |
A.负极上通常标有字母“C” |
B.负极上通常标有“负极”字样 |
C.负极上通常标有星号“*” |
D.靠近负极的元件表面上通常印有环线标记 |
A.正极和负极 |
B.门极和基极 |
C.源极和漏极 |
D.加极和减极 |
A.双极型晶体管 |
B.场效应管 |
C.桥式整流器 |
D.硅二极管 |
A.桥式整流器 |
B.双极型晶体管 |
C.硅二极管 |
D.场效应管 |
A.导通电阻 |
B.前向压降 |
C.前向电阻 |
D.增益 |
A.用来给调相信号检波 |
B.将语音信号从背景噪声中分离开来 |
C.用来给CW或SSB信号检波 |
D.解调FM信号 |
A.将几个电台的信号混合在一起 |
B.将电台连接到一些辅助设备上,如TNC |
C.阻止通带以外不必要的信号 |
D.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到中频 |
A.反相器 |
B.乘积检波器 |
C.鉴频器 |
D.限幅器 |
A.在天线和接收机之间 |
B.在发射机功放的后面 |
C.在发射机和天调之间 |
D.在接收机音频输出处 |
A.松香芯焊锡丝 |
B.铝焊锡丝 |
C.银焊锡丝 |
D.酸心焊锡丝 |
A.这个电路两端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电容 |
B.欧姆表有了故障 |
C.该电路是一个张弛振荡电路 |
D.这个电路两端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电感 |
A.扩频通信 |
B.封包通信 |
C.相移键控 |
D.单边带通信 |
A.AM |
B.扩频通信 |
C.SSB |
D.FM |
A.如果频率上有电台堆叠,要确保每次只报自己呼号的后两位 |
B.为了确保自己在对方的日志中,要和他通联两次 |
C.三项全部正确 |
D.尽可能不发送除了呼号和必要的信号报告以外的其他信息 |
A.是菱形天线 |
B.是垂直极化的天线 |
C.是地波天线 |
D.是水平极化的天线 |
A.0.5mm 铝 |
B.1.5mm 铝 |
C.0.5mm 铁 |
D.1.5mm 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