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好运气 |
B.再见 |
C.高兴 |
D.地线,地面 |
A.好运气 |
B.地线,地面 |
C.高兴 |
D.格林威治时间 |
A.HPY |
B.CFM |
C.CPI |
D.HPI |
A.CPI |
B.HPY |
C.HPI |
D.HPE |
A.幸福 |
B.希望 |
C.这里 |
D.抄收 |
A.希望 |
B.这里、听到 |
C.号码 |
D.幸福 |
A.HR |
B.HW |
C.CW |
D.HPI |
A.VY |
B.NAME |
C.ALL |
D.MNY、MNI |
A.小姐 |
B.先生 |
C.太太 |
D.米 |
A.MTRS |
B.NAME |
C.NICE |
D.MODE |
A.MNI |
B.MODE |
C.NAME |
D.NICE |
A.名字 |
B.鼠标 |
C.良好的 |
D.方式 |
A.不 |
B.新的 |
C.现在 |
D.怎样 |
A.OM |
B.OP、OPR |
C.RPT |
D.CPI |
A.P O BOX |
B.BURO |
C.QTH |
D.MAIL |
A.报告 |
B.备注、注释 |
C.业余无线电测向 |
D.中继台 |
A.RPRT |
B.MSG |
C.RMKS |
D.PRT |
A.下次再见 |
B.结束通信 |
C.谢谢 |
D.开关 |
A.AS |
B.SRI,SRY |
C.SK |
D.TNX |
A.SRY |
B.QTH |
C.ANT |
D.STN |
A.电台 |
B.确实 |
C.短波收听者 |
D.对不起 |
A.短波收听者 |
B.对不起 |
C.高兴 |
D.确认 |
A.TEMP |
B.TUNE |
C.TMPO |
D.WX |
A.TNX,TKS |
B.73 |
C.TRY |
D.SRI,SRY |
A.电子管 |
B.谢谢你 |
C.天调、天线调谐器 |
D.发信机 |
A.CUT |
B.UCT |
C.TUC |
D.UTC |
A.经、由 |
B.美国之音 |
C.邮寄 |
D.声控 |
A.ALL |
B.VIA |
C.MNI |
D.VY |
A.星期、工作 |
B.圣诞节 |
C.插入 |
D.瓦特 |
A.星期 |
B.圣诞节 |
C.联络过、工作过 |
D.天气 |
A.瓦特 |
B.天气 |
C.工作、联络 |
D.星期 |
A.圣诞节 |
B.发信机 |
C.晶体 |
D.收发信机 |
A.晶体 |
B.妻子、已婚女子 |
C.姑娘 |
D.发信机 |
A.好运气 |
B.小姐、女士 |
C.呼叫 |
D.你的 |
A.结束联络 |
B.再见 |
C.谢谢你 |
D.美好的祝愿 |
A.FB |
B.US |
C.UR |
D.TU |
A.再见 |
B.向对方异性操作员的致意、美好的祝愿 |
C.谢谢你 |
D.祝对方发达、发财 |
A.垂直天线 |
B.偶极天线 |
C.长线天线 |
D.定向天线 |
A.定向天线 |
B.垂直接地天线 |
C.对数周期天线 |
D.垂直天线 |
A.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保真度、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尽量节省无线电频谱资源 |
B.有利于提高接收机选择性、尽量提高话筒灵敏度、防止产生谐波干扰 |
C.改善天线阻抗匹配、尽量提高发射频率稳定度、尽量减少杂散发射 |
D.防止与附近发射机产生三阶互调、尽量降低本振相位噪声、采用高中频方案 |
A.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宽带线性放大 |
B.从接收到的已调制射频信号中提取出载频分量 |
C.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选频放大 |
D.从接收到的已调制射频信号中分离出原始信号 |
A.尽量对已调制信号加以放大 |
B.尽量补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偏移 |
C.尽量提升已调制信号中的载频分量 |
D.尽量忠实地还原原始信号 |
A.波长、电压、电容量 |
B.驻波比、功率、阻抗 |
C.频率、电荷量、电场强度 |
D.通过电流、两端电压、电阻 |
A.单位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荷数量 |
B.电荷在电路导体内的运动速度 |
C.流过电路的累计电荷数量 |
D.电源所能供出的最大的电荷数量 |
A.电源所能供出的最大的电荷数量 |
B.单位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荷数量 |
C.电源加在电路两端驱动电子流动的力量大小 |
D.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
A.单位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荷数量 |
B.电源加在电路两端驱动电子流动的力量大小 |
C.电源所能供出的最大的电荷数量 |
D.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
A.电路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多少 |
B.电流克服电路阻力的能力大小 |
C.电路阻断电流所需要的过度时间 |
D.电路对电流的阻碍力大小 |
A.电源所能供出的最大的电荷数量 |
B.负载总共消耗的能量 |
C.单位时间里电所能够做的功 |
D.电源总共能够做的功 |
A.甲电压表的内阻小于乙电压表 |
B.甲电压表的精度高于乙电压表 |
C.甲电压表的精度低于乙电压表 |
D.甲电压表的内阻大于乙电压表 |
A.I = U×R,P =U^2×R |
B.I = R/U,P =U×R |
C.I = U×R,P =U/R |
D.I = U/R,P = U^2/R |
A.U = I / R,P = I^2/R |
B.U = I×R,P = I^2×R |
C.U = I + R,P =I ×R |
D.U = R / I,P = R / I^2 |
A.R = U/I,P = U×I |
B.R = I / U,P = U^2/I |
C.R = U^2/I,P = U^2×I |
D.R = U×I,P = U/ I^2 |
A.I = P/ U^2,R = P×U |
B.I = P×U,R = P/U |
C.I = U/P,R = P/U |
D.I = P/U,R = U^2/P |
A.流过R1的电流是R2的N倍,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2倍 |
B.流过R1的电流是R2的1/N,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 |
C.流过R1的电流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2 |
D.流过R1的电流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倍 |
A.R1两端的电压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2倍 |
B.R1两端的电压是R2的1/N,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2 |
C.R1两端的电压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 |
D.R1两端的电压是R2的N倍,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2倍 |
A.流过R1的电流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 |
B.流过R1的电流是R2的1/N,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2 |
C.流过R1的电流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倍 |
D.流过R1的电流是R2的N倍,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2倍 |
A.R1两端的电压是R2的1/N,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2 |
B.R1两端的电压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1/N |
C.R1两端的电压与R2的相同,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2倍 |
D.R1两端的电压是R2的N倍,R1消耗的功率是R2的N倍 |
A.A的工作电流是B的N^2倍 |
B.A的工作电流是B的N^(1/2)倍 |
C.A的工作电流是B的1/N倍 |
D.A的工作电流是B的N倍 |
A.A的耗电功率是B的N^(1/2)倍 |
B.A的耗电功率是B的N倍 |
C.A的耗电功率是B的N^2倍 |
D.A的耗电功率是B的1/N倍 |
A.串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减少到1/N,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减少到1/N^2 |
B.串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增加到N倍,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增加到N^2倍 |
C.串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减少到1/N,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减少到1/N |
D.串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不变,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减少到1/N |
A.串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少到1/N,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减少到1/ N^2 |
B.串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减少到1/N |
C.串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到N倍,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增加到N^2倍 |
D.串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少到1/N,每个电阻的耗电功率减少到1/N |
A.并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增加到N倍,两个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增加到N^2倍 |
B.并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不变,所有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增加到N^2倍 |
C.并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减少到1/N,两个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减少到1/N^2 |
D.并联后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不变,所有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增加到N倍 |
A.并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少到1/N,两个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减少到1/N^2 |
B.并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有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增加到N倍 |
C.并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到N倍,两个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增加到N^2倍 |
D.并联后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有电阻的总耗电功率增加到N^2倍 |
A.耗电量比原来的增加百分之N |
B.耗电量增加到原来的百分之(100+N) |
C.耗电量增加到原来的[百分之(100+N)]^2 |
D.耗电量比原来的增加[百分之N]^2 |
A.耗电量比原来的减少[百分之N]^2 |
B.耗电量减少到原来的百分之(100-N) |
C.耗电量减少到原来的[百分之(100-N)]^2 |
D.耗电量比原来的减少百分之N |
A.0.058×N(安) |
B.0.091×N(安) |
C.13.8/N×80%(安) |
D.13.8×N(安) |
A.0.0036×N(安) |
B.200/N×80%(安) |
C.0.0057×N(安) |
D.220×N(安) |
A.0.0768 /N(千瓦小时) |
B.0.0022×N(千瓦小时) |
C.220 / N(千瓦小时) |
D.0.0000035×N(千瓦小时) |
A.约为8瓦 |
B.约为12.5瓦 |
C.约为10瓦 |
D.肯定高于10瓦 |
A.约为8瓦 |
B.显著低于10瓦 |
C.约为10瓦 |
D.约为12.5瓦 |
A.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差值的二次方 |
B.从零点算起的最大值 |
C.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平均值 |
D.一个周期内瞬时值的平均乘以值2^(1/2) |
A.从负半周峰值到正半周峰值之间的差 |
B.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差值的二次方 |
C.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差值的平方根 |
D.从零点算起的最大值 |
A.电压的峰值除以2^(1/2) |
B.电压的平均值乘以2^(1/2) |
C.在同一电阻上可以转换出与该交流电压效果相同的热量的直流电压 |
D.最终转换成应用所需的有用能量的那部分电压值 |
A.平均值 |
B.最大值 |
C.有效值 |
D.峰-峰值 |
A.读数受振子周围物体的影响 |
B.无穷大 |
C.读数受表笔连线造成的驻波比的影响 |
D.50欧姆 |
A.0欧姆 |
B.50欧姆 |
C.读数与电缆长度有关 |
D.无穷大 |
A.16Hz – 20kHz |
B.16kHz – 20kHz |
C.67Hz - 250.3Hz |
D.220Hz – 2503Hz |
A.天线 |
B.电阻 |
C.二极管 |
D.接地 |
A.接地 |
B.电阻 |
C.天线 |
D.二极管 |
A.二极管 |
B.熔断器 |
C.电容 |
D.电阻 |
A.熔断器 |
B.二极管 |
C.电阻 |
D.电容器 |
A.熔断器 |
B.电容器 |
C.电阻 |
D.压电晶体 |
A.电阻 |
B.线圈 |
C.电容器 |
D.二极管 |
A.电容器 |
B.电阻 |
C.线圈 |
D.二极管 |
A.电阻 |
B.电池 |
C.线圈 |
D.二极管 |
A.二极管 |
B.压电晶体 |
C.电阻 |
D.电池 |
A.稳压二极管 |
B.压电晶体 |
C.发光二极管 |
D.电阻 |
A.发光二极管 |
B.电阻 |
C.稳压二极管 |
D.压电晶体 |
A.PNP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B.绝缘栅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C.结型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D.NPN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A.NPN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B.PNP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C.结型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D.绝缘栅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A.PNP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B.NPN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C.结型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D.绝缘栅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A.结型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B.绝缘栅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
C.PNP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D.NPN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
A.两个电源驱动的电阻发热相同 |
B.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2倍左右 |
C.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0.7倍左右 |
D.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1.4倍左右 |
A.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1.4倍左右 |
B.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0.7倍左右 |
C.两个电源驱动的电阻发热相同 |
D.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2倍左右 |
A.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0.7倍左右 |
B.两个电源驱动的电阻发热相同 |
C.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1.4倍左右 |
D.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2倍左右 |
A.两个电源驱动的电阻发热相同 |
B.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1.4倍左右 |
C.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0.7倍左右 |
D.蓄电池驱动的电阻所发的热量是交流变压器上的电阻的2倍左右 |
A.10kHz电路电阻所发的热量是50Hz电路电阻的200倍左右 |
B.10kHz电路电阻所发的热量是50Hz电路电阻的5倍左右 |
C.两个电源驱动的电阻发热相同 |
D.10kHz电路电阻所发的热量是50Hz电路电阻的1/5倍左右 |
A.幅度与单个信号源的相同、频率比原信号高一倍的正弦电压 |
B.电压为0 |
C.幅度为单个信号源的2倍、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同的正弦电压 |
D.幅度与单个信号源的相同、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差180°的正弦电压 |
A.幅度为单个信号源的2倍、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同的正弦电压 |
B.电压为0 |
C.幅度与单个信号源的相同、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差90°的正弦电压 |
D.幅度与单个信号源的相同、频率比原信号高一倍的正弦电压 |
A.幅度为单个信号源的1.41倍、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差45°的正弦电压 |
B.幅度与单个信号源的相同、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差45°的正弦电压 |
C.幅度为单个信号源的2倍、相位与原信号源相同的正弦电压 |
D.幅度与单个信号源的相同、频率比原信号高一倍的正弦电压 |
A.频率为F以外的无穷多个频率分量 |
B.频率为F的整数倍的无穷多个频率分量 |
C.无穷多个连续的频率分量 |
D.频率为F的一个频率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