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咏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内容: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注释
:⑴《太平寰宇记》:姑孰溪,在太平州当涂县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县名。此水经县市中过,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当涂县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阳东南之余水,及诸港来会,过宝积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姑熟溪,水色绀碧,与河流不相杂。陆放翁《入蜀记》:姑熟溪,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
⑵《元和郡县志》:丹阳湖,在宣州当涂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围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六朝事迹》:丹阳湖,图经云:在溧水县西八十里,与太平州当徐县分界。唐李白尝游此湖,酷爱其景,乃张帆载酒,纵意往来而作诗曰“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云云。《太平府志》:丹阳湖在府城东南,跨多福、黄池、积善、湖阳等乡,徽池、宁国、广德诸州之水汇之,与江宁之高淳、溧水,皆以湖心为界。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太平之巨浸也。
⑶《太平寰宇记》:青山,在太平州当涂县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阶址尚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二年改为谢公山。《江南通志》:谢朓宅,在太平府东南青山之椒,南齐谢朓守宣城时建别宅于此,今为保和庵。路旁有井,名谢公井。陆放翁《入蜀记》: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望平野极目,而环宅皆流泉、奇石、青林、文筱,真佳处也。由宅后登山,路极险巇。凡三四里许,至一庵,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
⑷《方舆胜览》:凌歊台,在太平州城北黄山上。宋武帝南游,尝登此台,乃建离宫焉。《江南通志》:凌歊台,在太平府当涂县黄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顶平而圆,宋武帝建宫避暑处。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出北门五里余,登凌歊台,台在黄山上,本不高,而望甚远。西南即青山,却顾采石、天门及溧阳、和州诸山,皆在目中。
⑸王筠诗:“开窗延叠嶂。”
⑹丘希范《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谢瞻诗:“夕阴暖平陆。”《尔雅》:“大野曰平,高平曰陆。”
⑺《一统志》:桓公井,在太平府城东五里白纻山,晋桓温所凿。
⑻按《广韵》:湛,与沉同,音皆直深切。兼引《汉书》“从俗浮湛’句于“湛”字下,盖“沉”、“湛”古通用也。
⑼《艺文类聚》:《丹阳记》曰:江宁县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褒《洞萧赋》所称,即此竹也。其竹圆致,异于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其后惟此干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俗呼为鼓吹山。李善《文选注》:《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声。《太平府志》:慈姥山,在当涂县北四十里,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估舟尝依此以避。其山产竹,圆体而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⑽龙吟,用马融《笛赋》中语。凤曲,用箫史事。
⑾《晋书》:顾悦之曰:“蒲柳常质,望秋先零。”蒲柳,今之水杨也。
其叶易凋落。
⑿《太平寰宇记》:望夫山,在太平州当涂县北四十七里。昔有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围五十里,高一百丈。
⒀《广韵》:颙,仰也。
⒁《江南通志》:牛渚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矶,曰牛渚矶,与采石矶相属,亦名燃犀浦。晋温峤燃犀照水族于此。《太平府志》:牛渚矶,在当涂县采石山下,江漘有石柱高丈许,突兀峭壁间,相传古有金牛见此,故名。《后汉志》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孙吴、东晋每宿重兵其地。
⒂《韵会》:“洑,水洄也。”
⒃《异苑》: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其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隔,何意相照耶?”
⒄《方舆胜览》:灵墟山,在当涂县南十里。《一统志》:灵墟山,在太平府城东北三十五里,世传丁令威学道飞升于此山椒,坛址犹在。山有洞,后有井,大旱不竭。
⒅《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墟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敌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江南通志》:丁令威,辽东人、为泾县令、游姑熟,乐灵墟山泉石幽秀,炼丹于此。丹成,翔虚去。
⒆《抱朴子》:第一之丹名曰丹华,第二之丹名曰神符,第三之丹名曰神丹,第四之丹名曰还丹,第五之丹名曰饵丹,第六之丹名曰炼丹,第七之丹名曰柔丹,第八之丹名曰伏丹,第九之丹名曰寒丹。凡服九丹,欲升天则去,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而害之矣。
⒇《太平寰宇记》:天门山,在太平州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有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亦名蛾眉山,楚获吴艅艎于此。两山相对,时人呼为东梁山、西梁山。《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宋孝武诏曰:梁山层岫云峙,流同海岳,天表象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立阙,故曰“天门”焉。《太平府志》:天门山,在郡西南三十里,亦称东梁山,与和州西梁山夹大江对峙,自江中远望,色如横黛,修妩静好,宛宛不异蛾眉,故又名蛾眉山。水龙吟 悼竹村前辈,用盛元韵
贺新郎 汉中韩信拜将台赋
八声甘州
水调歌头 过广元明月峡古栈道
金缕曲 步韵答人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鹧鸪天 读友人诗
锦堂春慢 二零零九元日喜雨
鹧鸪天 甘孜行 其一 二郎山
鹧鸪天 其二 泸定桥
鹧鸪天 甘孜行 康 其三 定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鹧鸪天 甘孜行 其四 访木格措
鹧鸪天 甘孜行 其五 跑马山
鹧鸪天 甘孜行 途 其六 中
鹧鸪天 甘孜行 青 其七 杨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白菊杂书四首
鹧鸪天 甘孜行 其八 塔公草原
鹧鸪天 其九 折多垭口
木兰花 开远灵芝湖
木兰花 其十 牦牛河谷
菩萨蛮 开远赠同乡小李
菩萨蛮 其十一 甘孜踢踏
菩萨蛮 蒙自游南湖遇雨
菩萨蛮 建水燕子洞观攀岩表演
菩萨蛮 参观建水文庙
菩萨蛮 重游秀山
菩萨蛮 抚仙湖泛舟
踏莎行 感事
浣溪沙 听骆玉笙先生演唱《重整山河待后生》
虞美人 听王铁锤先生以埙演奏《楚歌》
木兰花
浣溪沙 感事
鹧鸪天 登楼
八声甘州 冬夜
番女怨
高阳台 甲戌重阳
一丛花
洞仙歌
天仙子 小溪翠竹 曾食渭滨千百亩,鹘落兔奔看笔走。一溪挥就尽如烟,微雨后,斜阳又,映
一剪梅 春雨
水调歌头 校园植树
水调歌头 登歌乐山
金缕曲 长江黄昏即景
菩萨蛮 其一 公园即景
菩萨蛮 其二 公园即景
渡海至琼管天宁寺咏阇提花三首
菩萨蛮 其三 公园即景
虞美人 游南温泉
菩萨蛮 綦江行 其一 登古剑山
浣溪沙
解语花·云容冱雪
浣溪沙 其二 参观綦江农民版画陈列室
浣溪沙 其三 綦江夜色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江城子 故乡行 其一 除夕
江城子 其二 除夜
江城子 其三 春日即事
江城子 其四 之子于归
生查子 故乡人物三咏 其一 先富者
生查子 其二 采石工
生查子 其三 小学生
水调歌头 登圣灯山
木兰花 感事 其一 拟游圣灯山阻雨
木兰花 其二 春游未果,时忽忽而夏矣
南乡子 游江津四面山 其一 登象鼻岭
题友人云母障子
金缕曲 鹅岭公园观菊展
金缕曲 其二 水口寺瀑布
鹧鸪天 车行见道旁藕田荷花初绽
南乡子 游江津四面山 其三 夜宿农家小店
定风波 夜航长江
淡黄柳 游大宁河小三峡
减字木兰花 巫峡女
水调歌头 过香溪
朝中措 其一 新都桂湖公园怀杨慎
朝中措 其二 都江堰怀李冰
朝中措 其三 青城山径
清平乐 青城闻笛
清平乐 其四 青城山背石人
蝶恋花 观菊展
蝶恋花 其五 青城山月城湖
鹧鸪天 小阳春
临江仙 游涂山
虞美人 春雨
阮郎归
浣溪沙 访母校
采桑子 攀枝花行吟
鹧鸪天 春游
木兰花慢 峨眉山滴水泉
醉翁操 峨眉山清音阁
踏莎行 其一 游龙池森林公园
踏莎行 其二 游龙池森林公园
踏莎行 其三 游龙池森林公园
箕山
踏莎行 其四 游龙池森林公园
虞美人 故人自京返渝,一晤。
水调歌头
菩萨蛮 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