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内容: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注释
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碛:沙漠。赏析
: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江城子 故乡行 其一 除夕
江城子 其二 除夜
江城子 其三 春日即事
江城子 其四 之子于归
生查子 故乡人物三咏 其一 先富者
生查子 其二 采石工
生查子 其三 小学生
水调歌头 登圣灯山
木兰花 感事 其一 拟游圣灯山阻雨
木兰花 其二 春游未果,时忽忽而夏矣
南乡子 游江津四面山 其一 登象鼻岭
题友人云母障子
金缕曲 鹅岭公园观菊展
金缕曲 其二 水口寺瀑布
鹧鸪天 车行见道旁藕田荷花初绽
南乡子 游江津四面山 其三 夜宿农家小店
定风波 夜航长江
淡黄柳 游大宁河小三峡
减字木兰花 巫峡女
水调歌头 过香溪
朝中措 其一 新都桂湖公园怀杨慎
朝中措 其二 都江堰怀李冰
朝中措 其三 青城山径
清平乐 青城闻笛
清平乐 其四 青城山背石人
蝶恋花 观菊展
蝶恋花 其五 青城山月城湖
鹧鸪天 小阳春
临江仙 游涂山
虞美人 春雨
阮郎归
浣溪沙 访母校
采桑子 攀枝花行吟
鹧鸪天 春游
木兰花慢 峨眉山滴水泉
醉翁操 峨眉山清音阁
踏莎行 其一 游龙池森林公园
踏莎行 其二 游龙池森林公园
踏莎行 其三 游龙池森林公园
箕山
踏莎行 其四 游龙池森林公园
虞美人 故人自京返渝,一晤。
水调歌头
菩萨蛮 赠人
菩萨蛮 同学会
八声甘州 赠德承
木兰花 答赠
添字采桑子 宗勇弟将自塞外调回渝州
高阳台 己巳春节后柬贺友人久病初起
金缕曲 答赠
唐多令 答王端诚先生
琐窗寒·玉兰
临江仙 戏题柬友
金缕曲 送友人南归
浣溪沙 玉才信告自塞外归,不日抵渝
浣溪沙 栀子花
临江仙
相见欢 得玉才书
浣溪沙
鹧鸪天
减字木兰花 贺宛茵师八旬华诞
添字采桑子 读《天狼星下》寄杨牧先生
汉宫春
浣溪沙 停电
巫山一段云
咏杜鹃花
人月圆
木兰花 红豆
卜算子 腊梅
采桑子 己巳除夕
醉太平
蝶恋花
青玉案
陇头月
摊破浣溪沙
踏莎行
小重山
金缕曲
唐多令
浣溪沙
巫山一段云
苏幕遮
潇湘神
小秦王
高阳台 车行
木兰花
归自谣 瓶中玫瑰凋零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木兰花
菩萨蛮 春游南山
菩萨蛮
浣溪沙
望江东
浣溪沙 冬夜
浣溪沙 其一
浣溪沙 其二
踏莎美人 接远书
鹧鸪天 其一 无题
鹧鸪天 其二 无题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