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内容: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创作背景
: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此篇是为汉朝和番出塞的女子留恋家乡,万不得已而去,到了边关以后长年思念故土,乡愁日深,无法排解创作的一首词。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注释
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一体,三十五字,上片四句一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四平韵为主,三仄韵借叶。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
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
展开阅读全文∨赏析
: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点绛唇·春眺
谒金门
大德歌·冬景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高阳台
荷叶杯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摸鱼儿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更漏子·钟鼓寒
庆宫春
清平乐·春来街砌
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
风流子 和清真韵
秋思耗 怨别和梦窗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清河作诗
西河 和清真韵
怨诗二首·其二
凭栏人·春情
忆秦娥
卜算子 兰
醉公子·漠漠秋云澹
菩萨蛮
立秋
浣溪沙
如梦令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浣溪沙
寿楼春
论积贮疏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越州赵公救灾记
浣溪沙·萧寺夜作
长亭怨慢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点绛唇
阮郎归 代题闺稿
踏莎行·芳草平沙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减字木兰花
采桑子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浣溪沙·风递残香出绣帘
七夕
浣溪沙 颐和园
南乡子
治安疏
解语花
白石郎曲
高阳台
长相思·山驿
水龙吟
画工弃市
水调歌头 其四
山花子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鹧鸪天
弈喻
偶题三首
莺啼序 秋感用梦窗韵
高阳台·十二月廿九日作
荣木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风入松 夜憩酒垆感旧
太上感应篇
采桑子
念奴娇
四和香 移床忆半屏
桃花源记
六丑 向岛观樱
高阳台·立秋前一日作
金陵怀古
陋室铭
木兰诗 / 木兰辞
如梦令
普天乐·垂虹夜月
清平乐·辛亥中秋山居忆旧
菩萨蛮
醉翁亭记
锁窗寒 读水云楼词,有感鹿潭晚岁事,赋此吊之
秋寄从兄贾岛
鹧鸪天
卜算子·柳
曹刿论战
拜星月慢 新秋罢宴,有怀故国
高阳台
浣溪沙·江干却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师表 / 前出师表
端正好
浣溪沙
应天长
殿前欢·隔帘听
湖心亭看雪
无家别
兰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