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创作背景
: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古今异义
:国破山河在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浑欲不胜簪古义:简直今义:浑浊;糊涂
家书抵万金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鉴赏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书湖阴先生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净沙·夏
踏莎行·美誉留芳
踏莎行·昔日孩提
独坐敬亭山
过零丁洋
观潮
示儿
商山早行
离骚
致方曦
对镜有感
大林寺桃花
绝句二首
约客
蜀相
渡江云 眉山舟中,清真韵
徵招 庚辰暮春,与石尊饮峨眉县城,环顾云山,醉次闻歌,感音而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意难忘 次清真韵
赠刘景文
瑞鹤仙 闺人以素绢刺玉溪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句见寄
十五从军征
少年游
琵琶仙
夜书所见
长亭怨慢
雪
祝英台近 梵众姨丈以苏小墓草一株见遗,既枯矣,丰茸离骊,犹残青青之意,湖山胜迹,不可无词
江南
悯农二首
三姝媚 庚辰秋重客峨眉
玉楼春四首 其一
九歌·国殇
山亭夏日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读书
玉楼春四首 其二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玉楼春四首 其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玉楼春四首 其四
登楼
莺啼序 庚辰饯秋,次梦窗丰乐楼韵
鹧鸪天二首 其一
题都城南庄
兵车行
鹧鸪天二首 其二
山中杂诗
鹧鸪天 瓶中芍药,一夕萎去,履平有词甚美,遂次其韵
蒿里行
扫花游 寄石尊
花犯 南台探梅,因念客岁山居吟赏之乐,歌以抒怀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醉吟商小品 四月初一夜闻杜鹃,是夜履平来宿,遂邀同赋。履平有《踏莎行》一首甚美,惜今佚其稿
病起书怀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满庭芳 三赋绿阴
别董大二首
南乡子六首 其一 村居杂咏
吊古战场文
南乡子六首 其二
清明
南乡子六首 其三
南乡子六首 其四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杂诗三首·其二
南乡子六首 其五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望海潮·东南形胜
南乡子六首 其六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翠楼吟 江楼,白石韵
高阳台 其一 绿阴
新年
高阳台 其二 再赋绿阴
又呈吴郎
竹枝词二首·其一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秋兴八首
惜红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陂塘柳 七夕饮味雪庐,次白石韵
清明即事
三姝媚 喜石尊来
赵威后问齐使
烛影摇红 题江梵众姨丈江湖载酒图
望江南·超然台作
紫萸香慢 次韵郭石尊九日江楼吟望之作
霜花腴 南台秋花极盛,石帚师倚梦窗自度腔赋九日,紫曼、千帆诸君并有和作,余亦继声,即次梦窗原韵
咏煤炭
采莲曲
高阳台 秋暮饮少城酒楼,敬和石帚师即席之作
夏夜叹
扬州慢 过嘉州
旅夜书怀
十六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