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夜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内容: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创作背景

: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秋。是时,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常与朋友游西湖、孤山,登柏山、竹阁,常遇少妇慕名求词,苏轼作词以赠之,此词就是其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 ⑴谒金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不怕醉》、《出塞》。 ⑵帷:帐子。 ⑶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这里代指时间。 ⑷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⑸已:前“已”,已经。末“已”,停止。

赏析

:  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词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色与声的沟通、挪移中构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图。上片,“秋帷”人一言不发,无声胜有声;下片,“鸡声”声声不断,则是有声衬无声。

偶感

谒金门·秋感

溪居即事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 其二

霁夜

澳居杂诗 其一

立秋

四园竹·浮云护月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越调】凭阑人_江夜江水澄

闰五月十八夜大雨中题壬寅试卷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鼎湖飞水潭同林宰平,明日宰平北返

三月十七日登粤秀山

雪夜感怀

至节即事

闻笛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忆昔二首

暑雨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阿房宫赋

普天乐·翠荷残

春尽日过社园,风霾未开,丁香盛白,简汤定之 其一

村居

中秋夜独游北海对月作

贾生

双调·水仙花

笑歌行

题揭阳姚君悫秋园

送张孟劬 其一

题霜腴图为朱彊村先生寿 其一

秋至

馆娃宫怀古

古东门行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梁甫吟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 其一

南朝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二月十四日东山寓楼

鸡鸣埭曲

正月五日雪过北海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古宴曲

又观打鱼

胡夔文挽诗

莫相疑行

千秋岁·水边沙外

人月圆·为细君寿

山行

与顾章书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上巳与敷庵登江亭忆与诸学子前年之游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海赋

最高楼·暮春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西原

泰山吟

不眠

馀干旅舍

时运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送客东南楼月中

白鹿洞二首·其二

题美人宝剑图 其一

游荔枝湾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黄山道中

泛南湖至石帆诗

咏史 其二

登池上楼

归鸟·其二

归鸟·其三

西湖杂咏·夏

岁暮吟

归鸟·其四

秋夕

一丛花·初春病起

报宾虹寄画

喜达行在所三首

病马

秋夜山居二首

校梁节庵先生诗既毕追呈一首

忆昔

喜迁莺·鸠雨细

园榭雨中

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中秋夜与小平、绥方、桥川、子雍同饮社园作

击梧桐·香靥深深

稻田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 其一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蓝田溪与渔者宿

入若耶溪

题春江渔父图

省试湘灵鼓瑟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