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市。学校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

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淠河绿水环抱其中,被誉为“最美岛上大学”。校园占地1765亩,总建筑面积49.4万平方米。学校现设15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专业8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纳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1400人,专任教师近1100人,副高以上职称348人(其中正高职称1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340人。获批青年岐黄学者、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28人次,获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等各类团队10个。

学校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8项,其中特等奖2项。建有省级创业学院、省级双创实践教学中心、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等高水平实践实验教育平台35个。其中,“星火创咖”为国家众创空间。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83项,在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中排名第244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2名。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第366名。

学校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药学”学科为安徽省一流学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学科为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培育学科。2016年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348项。现有科研创新平台53个,其中,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皖西学院研究基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据智能与大别山乡村振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试验站、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林下作物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中药生态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等为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30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芬兰、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获批“安徽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部级引才引智和对外交流项目11个,引进国(境)外专家26人次,在校外国留学生6名。

学校历经百年办学积淀,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广大教师博识善导、敬业爱生,1个家庭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世家,40人次分别获省“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最美科技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获批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莘莘学子勤奋严谨、求实求新,学生考研率、就业率多年保持在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生综合素质深受好评,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厚德 尚能 博学 创新”的校训,弘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己任,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全面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奋勇前进! 皖西学院招生章程

大中专院校库

高校名单

滁州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宿州学院


巢湖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铜陵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


合肥大学


蚌埠学院


池州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亳州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


蚌埠工商学院


合肥理工学院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马鞍山学院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