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RZ? |
B.QRA? |
C.QRZ |
D.QSL? |
A.QRM |
B.QSM |
C.QSB? |
D.QRN |
A.QST |
B.QRN |
C.QRM |
D.QSN |
A.QSL |
B.QRG |
C.QSX |
D.QRV |
A.QSL ×××× |
B.QTH ×××× |
C.QRD ×××× |
D.QSP ×××× |
A.ATT |
B.ANT |
C.ATN |
D.ATR |
A.地址 |
B.业余无线电测向 |
C.天线测试仪 |
D.天线调谐器、天调 |
A.FREQ |
B.FER |
C.FIND |
D.TUNE |
A.格林威治时间 |
B.地线,地面 |
C.好运气 |
D.高兴 |
A.或者 |
B.老朋友 |
C.老人 |
D.欧姆 |
A.SB |
B.RIG |
C.EQP |
D.REG |
A.RMKS |
B.RCVR,RX |
C.XMTR |
D.XCVR |
A.VXCO |
B.XTL |
C.TX、XMTR |
D.VXO |
A.XCVR |
B.XTL |
C.XMTR |
D.XVTR |
A.瓦特 |
B.联络、工作 |
C.天气 |
D.星期 |
A.谢谢你 |
B.向对方的致意、美好的祝愿 |
C.希望下次再见 |
D.再见 |
A.惯用口头语,相当于电话的“喂”,仅提起注意,不包含任何意义 |
B.回答起始语,相当于“明白”,仅在已完全抄收对方刚才发送的信息时使用 |
C.回答起始语,表示开始发话了,任何情况都可使用 |
D.回答起始语,相当于“听到”,用于能听到对方信号、但不一定能全部抄收的情况 |
A.偶极天线 |
B.垂直天线 |
C.长线天线 |
D.定向天线 |
A.对数周期天线 |
B.偶极天线 |
C.垂直接地天线 |
D.定向天线 |
A.专指八木天线 |
B.偶极天线 |
C.定向天线 |
D.垂直天线 |
A.偶极天线 |
B.定向天线 |
C.垂直天线 |
D.八木天线 |
A.垂直接地天线 |
B.偶极天线 |
C.定向天线 |
D.垂直天线 |
A.接收天线、解调器、输出部件 |
B.射频放大器、变频器、中频放大器 |
C.接收天线、射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 |
D.射频滤波器、变频器、音频滤波器 |
A.话音放大器、射频振荡器、射频功率放大器 |
B.射频振荡器、调制器、发射天线 |
C.射频振荡器、射频功率放大器、驻波测量电路 |
D.键控电路、侧音电路、天线调谐器 |
A.以原始信号控制射频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参数 |
B.自动控制发射信号的频谱使其保持在核准的必要带宽范围内 |
C.调整天馈系统的参数达到阻抗匹配 |
D.以电能转换效率最高的方式控制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
A.把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电流转换为热能 |
B.通过天线的增益对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加以放大 |
C.把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电流转换为空间的电磁波 |
D.把无线电发射机放大后的音频话音信号转换为音频电磁场 |
A.把空间的有用电磁波转换为热能 |
B.把空间的有用电磁波转换为射频电压电流信号 |
C.通过天线的增益将空间有用电磁波的能量加以放大 |
D.把空间的有用电磁波转换为音频电压电流信号 |
A.尽量大的音频输出功率 |
B.尽量宽而平坦的音频频率响应 |
C.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足够高的灵敏度,尽量低的本机噪声和信号失真 |
D.尽量宽的接收频率覆盖范围 |
A.伏(特) |
B.瓦(特) |
C.欧(姆) |
D.安(培) |
A.瓦(特) |
B.安(培) |
C.伏(特) |
D.欧(姆) |
A.瓦(特) |
B.欧(姆) |
C.安(培) |
D.伏(特) |
A.欧(姆) |
B.伏(特) |
C.安(培) |
D.瓦(特) |
A.旧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2伏 |
B.旧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35伏 |
C.旧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伏 |
D.旧干电池的电动势为0 |
A.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
B.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 |
C.与电源的电动势方向相同 |
D.取决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的相对大小 |
A.流过电阻的电流I,与两端的电压U成反比,与阻值R成正比 |
B.流过电阻的电流I,与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阻值R成正比 |
C.流过电阻的电流I,与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阻值R成反比 |
D.流过电阻的电流I,与两端的电压U成反比,与阻值R成反比 |
A.10^3 |
B.10^6 |
C.10^(-3) |
D.10^(-6) |
A.10^(-3) |
B.10^3 |
C.10^(-6) |
D.10^6 |
A.10^(-3) |
B.10^(-6) |
C.10^3 |
D.10^6 |
A.10^3 |
B.10^(-3) |
C.10^(-6) |
D.10^6 |
A.10^9 |
B.10^(-12) |
C.10^6 |
D.10^12 |
A.10^9 |
B.10^(-12) |
C.10^(-9) |
D.10^12 |
A.10^(-9) |
B.10^-12 |
C.10^12 |
D.10^9 |
A.10^(-9) |
B.10^(-12) |
C.10^12 |
D.10^9 |
A.万用电表的电阻挡 |
B.频谱分析仪 |
C.万用电表的电流挡 |
D.万用电表的电压挡 |
A.万用电表的电阻挡 |
B.万用电表的电流挡 |
C.音频信号发生器 |
D.万用电表的电压挡 |
A.300Hz – 3000Hz |
B.16kHz – 56kHz |
C.16kHz – 20kHz |
D.16Hz - 20kHz |
A.约35.4伏 |
B.约70.7伏 |
C.约50伏 |
D.约141伏 |
A.约50伏 |
B.约35.4伏 |
C.约70.7伏 |
D.约141伏 |
A.0 |
B.约141伏 |
C.约70.7伏 |
D.约35.4伏 |
A.约35.4伏 |
B.0 |
C.约70.7伏 |
D.约141伏 |
A.两个或多个同频率正弦信号之间的时间滞后或超前关系 |
B.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正弦信号之间的时间滞后或超前关系 |
C.两个或多个任意信号之间的幅度关系 |
D.两个或多个随机信号之间的时间滞后或超前关系 |
A.频率为F的整数倍的无穷多个频率分量 |
B.频率为F的一个频率分量 |
C.无穷多个连续的频率分量 |
D.频率为F的奇数倍的无穷多个频率分量 |
A.连续的无限窄脉冲 |
B.简单正弦波 |
C.单个无限窄脉冲 |
D.对称方波 |
A.简单正弦波 |
B.对称方波 |
C.连续的无限窄脉冲 |
D.单个无限窄脉冲 |
A.使电源(或信号源)的实际输出电压降低 |
B.减少电源(或信号源)本身的电能消耗 |
C.使电源(或信号源)的可输出功率增加 |
D.使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动势降低 |
A.5dBW |
B.35dBμ |
C.17dBm |
D.37dBm |
A.25dBm |
B.54dBμ |
C.6dBW |
D.36dBm |
A.400dBm |
B.86dBμ |
C.6000dBm |
D.34dBm |
A.检波 |
B.频率失真 |
C.非线性失真 |
D.自激振荡 |
A.在发信机与天线间串联中心频率为F1的带阻滤波器,在收信机与天线间串接中心频率为F1的带阻滤波器 |
B.在发信机与天线间串联中心频率为F1的带阻滤波器,在收信机与天线间串接中心频率为F2的带阻滤波器 |
C.在发信机与天线间串联中心频率为F2的带阻滤波器,在收信机与天线间串接中心频率为F2的带阻滤波器 |
D.在发信机与天线间串联中心频率为F1的带通滤波器,在收信机与天线间串接中心频率为F2的带通滤波器 |
A.截止频率约为3kHz的带阻滤波器 |
B.截止频率约为3kHz的高通滤波器 |
C.中心频率约为3kHz的带通滤波器 |
D.截止频率不高于1MHz的低通滤波器 |
A.该元件正常工作时必须正好消耗的功率 |
B.该元件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最小功率 |
C.该元件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 |
D.该元件接入任何电路时的实际消耗功率 |
A.开关电路中半导体元器件的损耗小,可以使用轻巧的小规格元器件 |
B.开关电源使用了半导体器件,不需要变压器 |
C.开关电源中变压器的工作频率高得多,可以缩小磁性材料截面和减少线圈匝数 |
D.开关电源使用轻质铝材做散热器,不需要通过笨重的铁芯变压器散热 |
A.工频电源变压器漏磁感应 |
B.元器件接点不稳造成火花放电干扰 |
C.开关电源中整流电路的滤波电容容量不足 |
D.开关电路的谐波辐射 |
A.天线和馈线上都只有驻波 |
B.天线上只有行波,馈线上只有驻波 |
C.天线上只有驻波,馈线上只有行波 |
D.天线和馈线上都只有行波 |
A.一条复杂的周期性曲线 |
B.一条随语音闪烁的直线 |
C.多条固定的直线 |
D.一条固定的垂直线,左右伴随一组对称的随语音出现和变化的垂直线 |
A.波形图 |
B.星座图和眼图 |
C.相位矢量图 |
D.频谱图 |
A.能。最后的信号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得到的,当然信号强声音越大 |
B.不能。因为鉴频输出大小只取决于射频信号的频偏,而且正常信号的幅度会被限幅电路切齐到同样大小 |
C.不能。因为信号越强,自动增益控制作用也越强,增益的急剧减小使声音反而被压低 |
D.能。调频信号越强,频偏也必然越大,解调后的声音也越大 |
A.频率调制(调频)、脉码调制(调脉码)、幅度调制(调幅) |
B.幅度调制(调幅)、频率调制(调频)、电码调制(摩尔斯) |
C.幅度调制(调幅)、频率调制(调频)、相位调制(调相) |
D.幅度调制(调幅)、频率调制(调频)、脉宽调制(调脉宽) |
A.射频输出实际占用带宽为由电路决定的固定值,通信常用的是25kHz或12.5kHz |
B.所传输信号的幅度越大,射频输出占用带宽越宽,但与其频率无关 |
C.所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越高,射频输出占用带宽越宽,但与其幅度无关 |
D.所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越高、幅度越大,射频输出占用带宽越宽 |
A.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声音的高音频部分衰减较大,缺乏高音 |
B.听不到信号,但接收到信号时调频噪声会变得寂静 |
C.可以听到信号,但当调制信号幅度较大、音调较高时会发生明显非线性失真 |
D.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声音比较小 |
A.可以听到信号,但当调制信号幅度较大、音调较高时会发生明显非线性失真 |
B.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声音比较小 |
C.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声音的高音频部分衰减较大,缺乏高音 |
D.听不到信号,但接收到信号时调频噪声会变得寂静 |
A.由天线接收到的背景噪声的随机幅度变化经放大形成,其大小与天线背景噪声电压的平方根成正比 |
B.由天线接收到的背景噪声的随机幅度变化经放大形成,其大小与天线背景噪声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
C.由天线接收到的背景噪声的随机幅度变化经放大形成,其大小与天线背景噪声电压成正比 |
D.由天线背景噪声和机内电路噪声的随机频率变化经鉴频形成,其大小与天线接收到的背景噪声幅度无关 |
A.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的过程称为鉴频 |
B.判断信号频率是否超过允许的频率范围的过程称为鉴频 |
C.对调频信号进行解调的过程称为鉴频 |
D.判断信号频率是否发生了不应有的偏离或者漂移过程称为鉴频 |
A.通信对象的接收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与发射机所消耗的电源功率之比 |
B.输出到天线系统的信号功率与发射机所消耗的电源功率之比 |
C.输出到天线系统的有用信号功率与到达天线的包含杂散等无用信号的总功率之比 |
D.通信对象的接收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与发射机输出到天线系统的信号功率之比 |
A.绝大部分因阻抗失配而返回电源,极小部分转化为无用信号的电磁辐射 |
B.损耗的能量消失在电容、电感、开关器件等零部件中 |
C.绝大部分转化为热量,极小部分转化为无用信号的电磁辐射 |
D.绝大部分转化为杂散等无用信号的电磁辐射 |
A.灵敏度指标数值越大,接收最小信号的能力越强 |
B.灵敏度指标数值越大,对与有用信号同时出现的干扰信号的响应越灵敏 |
C.灵敏度指标数值越小,接收最小信号的能力越强 |
D.灵敏度指标数值越小,对与有用信号同时出现的干扰信号的响应越灵敏 |
A.带有静噪功能的接收机关闭静噪功能时,按照灵敏度定义测得的灵敏度 |
B.能够使静噪电路退出静噪状态的射频信号最小输入电平 |
C.带有静噪功能的接收机开启静噪功能时,按照灵敏度定义测得的灵敏度 |
D.关闭静噪电路时所能接收到的最小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 |
A.衰减和衰落是一回事,指信号通过信道或电路后发生幅度随时间而起伏 |
B.衰减是指信号通过信道或电路后发生幅度随时间而起伏,衰落是指信号通过信道或电路后功率减少 |
C.衰减和衰落是一回事,指信号通过信道或电路后功率减少 |
D.衰减是指信号通过信道或电路后功率减少,衰落是指信号通过信道或电路后发生幅度随时间而起伏 |
A.可能是中继台附近的两个其他发射机的强信号在中继台上行频率造成了互调干扰 |
B.可能是中继台接收机发生了寄生振荡 |
C.可能是中继台发射机发生了寄生振荡 |
D.肯定是中继台接收机受到了人为恶意干扰 |
A.根据国际政治行政区划对地球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和命名,用以标示地理位置的系统 |
B.卫星定位系统 |
C.根据经纬度坐标对地球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和命名,用以标示地理位置的系统 |
D.根据国际呼号系列对地球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和命名,用以标示地理位置的系统 |
A.4位数字或者6位数字 |
B.4个字母或者6个字母 |
C.呼号前缀字母加2位数字和2个字母 |
D.2个字母和2位数字、2个字母和2位数字再加2个字母 |
A.4字符网格根据国际呼号系列区分,6字符网格在4字符基础上加以经纬度细分 |
B.4字符网格精确到国家分区,6字符网格精确到国家的城市或县乡 |
C.4字符网格名称用于HF频段通信,6字符网格名称用于VHF/UHF通信 |
D.两者网格大小不同,4字符网格为经度2度和纬度1度,6字符网格为经度5分和纬度2.5分 |
A.上行功率越大,转发的效果越好,通信范围越大;可提倡 |
B.过强的上行信号会使卫星转发器压低对其他信道的转发功率,严重影响别人通信;必须反对 |
C.上行功率太大造成浪费和电磁污染;不提倡 |
D.上行功率超过一定值对通信效果改善不大,但并无明显坏处;无所谓 |
A.1/4波长的任意整数倍 |
B.1/4波长的奇数倍 |
C.1/4波长的偶数倍 |
D.1/2波长的奇数倍 |
A.长度为1/4波长、终端分别为开路和短路时的电压驻波比 |
B.特性阻抗和工作频率下单位长度的传输功率损耗 |
C.铜或铝导线的截面积和常温下的最大额定电流 |
D.导线绝缘层的耐压和最高额定环境温度 |
A.它们在垂直方向没有指向性,但在立体空间有方向性 |
B.它们在水平方向没有指向性,但在立体空间有方向性 |
C.它们在空间没有指向性,向各个方向均匀辐射 |
D.它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指向性 |
A.在垂直方向没有指向性,在水平方向指向前方 |
B.在水平方向呈现8字形方向特性 |
C.在空间没有指向性,向各个方向均匀辐射 |
D.在水平方向没有指向性,在垂直方向指向水平面 |
A.1/4波长垂直振子太短。在振子中串联加感线圈即可解决问题 |
B.一般天线与电缆直接相连,匹配不良。在天线和电联之间加接“巴伦”即可解决问题 |
C.1/4波长垂直振子太短。改成1/2波长即可解决问题 |
D.缺乏有效的接地反射体。GP天线必须有足够大的接地反射体来形成振子镜像,否则谐振频率和阻抗都将与理论值有显著偏差,应尽量用大面积金属体与天线的接地端直接连接 |
A.天线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功率与输入到天线的总射频功率之比 |
B.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相同条件下基准天线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C.输入到天线的总射频功率与天线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功率之比 |
D.天线在接收或发射信号时所具有的放大倍数 |
A.“相对于1/4波长接地天线的增益”,即以1/4波长垂直接地天线作为比较基准得到的天线增益 |
B.“相对于垂直短天线的增益”,即以高度远小于波长的短垂直天线作为基准作为比较基准得到的天线增益 |
C.“相对于无方向性点源天线的增益”,即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D.“相对于半波长偶极子天线的增益”,即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半波长偶极振子的最大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A.这种表达没有说清楚计算增益所采用的比较基准,缺乏实际意义 |
B.“相对于无方向性点源天线的增益”,即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C.“相对于1/4波长接地天线的增益”,即以1/4波长垂直接地天线作为比较基准得到的天线增益 |
D.“相对于半波长偶极子天线的增益”,即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半波长偶极振子的最大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A.“相对于半波长偶极子天线的增益”,即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半波长偶极振子的最大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B.“相对于无方向性点源天线的增益”,即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
C.这种表达没有说清楚计算增益所采用的比较基准,缺乏实际意义 |
D.“相对于垂直短天线天线的增益”,即以高度远小于波长的短垂直天线作为基准作为比较基准得到的天线增益 |
A.乙信号比甲信号强1.35dB |
B.甲信号比乙信号强1.35dB |
C.乙信号比甲信号强3.5dB |
D.甲信号比乙信号强0.8dB |
A.乙信号比甲信号强7.1dB |
B.乙信号比甲信号强0.8dB |
C.甲信号比乙信号强2.95dB |
D.乙信号比甲信号强2.95dB |
A.移动过程中设备与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发生微小的变动 |
B.直射和经地面反射等多条路径到达的电波相位不同,互相叠加或抵消造成衰落(多径效应) |
C.不同接收位置大地导电率有差异 |
D.收发位置之间的空气流动造成电波折射不均匀而飘移 |
A.3×10^8 米/秒 |
B.3.1416×10^12 米/秒 |
C.6.88×10^6 米/秒 |
D.3×10^7 米/秒 |
A.真空波速的0.95倍 |
B.真空波速的1.05倍 |
C.与真空波速相同 |
D.真空波速的1.41倍 |
A.真空波速的1.54倍 |
B.与真空波速相同 |
C.真空波速的1.65倍 |
D.真空波速的0.65倍 |
A.天线、限流器、地线 |
B.避雷针、过压保护器、熔丝 |
C.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 |
D.避雷针、高压指示灯、过流保护器 |
A.把接闪器引入的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 |
B.有效地阻断接闪器引入的雷击电流使其不致流入大地 |
C.用接闪器感应到的雷电高压启动过压保护电路 |
D.当接闪器引入雷击电流时迅速烧断熔丝,阻断其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