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
作者:寒山 朝代:唐代内容: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创作背景
: 寒山是贞观(一说大历)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此诗为其中一首。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释
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赏析
: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金人捧露盘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水调歌头 留别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瑞鹧鸪
水龙吟·白莲
贺新凉
秋莲
西河
南楼令·古木向人秋
清平乐
踏莎行 与安波
核舟记
夜游宫 得伯屏书
念奴娇
侧犯 赋水仙
绝句
酒泉子·杨柳舞风
蝶恋花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诫外甥书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诫兄子严敦书
蓦山溪
鹧鸪天 佳人四首 其一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上枢密韩太尉书
鹧鸪天 其二
踏莎行·秋入云山
鹧鸪天 其三
与吴质书
鹧鸪天 其四
临江仙
答苏武书
蝶恋花二首 其一 独登北海白塔
蝶恋花二首 其二 独登北海白塔
与山巨源绝交书
添字采桑子
浣溪沙
贺新郎·和前韵
与陈伯之书
江陵使至汝州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浣溪沙
真州绝句
定风波
添字采桑子
乐毅报燕王书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庆清朝慢
永遇乐
拟孙权答曹操书
生查子·旅思
唐多令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摸鱼儿 梦游海滨,醒后遂不成眠
板桥晓别
答李翊书
木兰花慢
最高楼 送友人南游
报刘一丈书
减字木兰花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简吴郎司法
清平乐 其一
上梅直讲书
清平乐 其二
满庭芳·晓色云开
清平乐 其三
应科目时与人书
清平乐 其四
庆春宫·秋感
与陈给事书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忆帝京
壶中天慢
朝中措
寄欧阳舍人书
鹧鸪天
雁荡宝冠寺
清平乐
报孙会宗书
贺新凉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题苜蓿峰寄家人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鹧鸪天
与于襄阳书
浣溪沙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鹧鸪天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木兰花慢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水槛遣心二首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一九五二年冬至日和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