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内容: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注释 若:如果。 何:为何。

赏析

: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道理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物理意义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箜篌谣

喜迁莺·霜天秋晓

忆江南·多少恨

阙题二首

贺新郎·赋琵琶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渔家傲·诗句一春浑漫与

送菊

拟咏怀十一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沁园春·十万琼枝

浣溪沙

在军登城楼

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

踏莎行

纪南陵题五松山

浪淘沙 用周晋仙明日新年韵,与家弟六吉

思佳客

早发

更漏子·春夜阑

题卢处士山居 / 处士卢岵山居

诉衷情 寄涧猗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浪淘沙·其三

定风波六首 其三

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晚次鄂州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鹧鸪天

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霞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南乡子二首 其二 游西山

寒闺怨

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避地司空原言怀

临江仙

沁园春·恨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谏太宗十思疏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别董大二首·其一

浣溪沙 北上途中阻兵,寓天地林

春日五门西望

唐雎说信陵君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臧僖伯谏观鱼

石碏谏宠州吁

大庭库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天仙子 其三 和韦庄

臧哀伯谏纳郜鼎

酒泉子·长忆孤山

谏迎佛骨表

冬青花

鹧鸪天

上书谏猎

贺新郎

齐宣王见颜斶 / 颜斶说齐王

召公谏厉王止谤

岳阳楼

范雎说秦王

踏莎行

野居偶作

祭公谏征犬戎

梦江南 其一 和温庭筠

宿楚国寺有怀

拟行路难·其一

踏莎行

咏秋江

襄王不许请隧

游九龙潭

满江红·思家

清平乐

吕相绝秦

江楼夕望招客

子产论政宽猛

司马错论伐蜀

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阴饴甥对秦伯

诸稽郢行成于吴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子产坏晋馆垣

度荆门望楚

宋人及楚人平

梅雨

西湖杂咏·秋

鲁共公择言

浣溪沙 五一节

乐游原

谏逐客书

浣溪沙

治安策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项羽本纪赞

拨棹子·风切切

五帝本纪赞

留春令

ISBN图书库 专业库 大中专院校库 必远播 关于我们 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题库 中考体育题库 古诗词 京ICP备1905221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