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蕙诗
作者:繁钦 朝代:魏晋内容: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创作背景
: 作者繁钦身处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自己虽有才能,但社会环境的险恶,使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而诗中兰花的这一不幸遭遇,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于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写下了该诗。译文及注释
:译文
蕙草生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蕙草生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
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
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点微弱的光线。
花和叶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
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
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
注释
蕙(huì)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兰”,绿叶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为香烧之,俗习以为佩带它可以除臭避疫。
阴崖:背阳的山崖。
夙夜:朝夕,日夜。危:原指危险,这里是高处之意。颓(tuí):坠落。
徘(pái)徊(huái):回旋往返,意为随风摇摆。
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八极:八方之极远之地,极言其远。
蒙(méng):蒙受,承受。余晖: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微弱的光线。
葩(pā):花。瘁(cuì):同“悴”,憔悴,枯萎,枯槁。
暇(xiá):闲暇。晞(xī):消失,逝去。
百卉:百花。荣:花木的花。
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比:等到。
鶗(tí)鴂(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常暮春时鸣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时节的象征。赏析
: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
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水龙吟·梨花
小桃红·咏桃
巫山高
游隋故都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都字
七夕赋咏成篇
饮马长城窟
秦王卷衣
蜀葵
句
婕妤怨
公无渡河
江南行
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
焦桐树
寄友人
啄木谣
僧院牡丹
奉和正日临朝
奉述飞白书势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
安德山池宴集
感秋
咏黄莺儿
过章秀才洛阳客舍
入蜀秋夜宿江渚
送别
游侠篇(一作侠客行)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上之回
新成安乐宫(一作新宫词)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
赋得妓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一作李元操诗)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于塞北春日思归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一作陈伯材诗)
咏春雪(一作陈伯材诗)
献主文
句
看新婚
见佳人负钱出路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过严君平古井
登北邙还望京洛
春
冬
枯木诗辞召命作
秋
夏
赠进士王雄
渔者
上子男寿昌宰
赠方干先生
赠进士李德新接海棠梨
春日题航头桥
和方干题李频庄
苇丛
冬日杂咏八首 其五 梨
希田寄诗问病时正闲坐书房写眼前景以答用原韵
戊子秋应邀参加《中华诗词》玉溪笔会并作发言
转应曲 重阳
赋得玉水记方流
春日书怀
首夏言怀
过凤林关
奉次朱子发稧饮碧泉
长白山瀑布
咏韦皋
舟入荆江东赴建康
十二月立春
牡丹秋开
鹧鸪天 寄梦芙
雪
一剪梅 词社雅集
移居碧泉
灵芝湖听彝族姑娘歌唱
芭蕉(数岁时作,传于都下)
竹园书屋
小儿诗
句
感旧诗
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 其一
冬日杂咏八首 其三 眉竹
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 其二
虞美人 其三 留别新疆诗友之二
黄石山
步盛元赠诗韵告返家情形
元日
鹧鸪天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
严陵钓台
赤壁
赠云居僧明公五首 其一
赠云居僧明公五首 其二
致蒋书楠先生
赠云居僧明公五首 其三
赠云居僧明公五首 其四
伤死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