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 柳枝词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代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赏析
: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鉴赏
: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鉴赏二
: 贺知章虽非大家,而其作品却是卓有可观。他是唐代前期诗坛“文词俊秀,名扬上京”的“吴中四士”(包括包融、张旭、张若虚)之一。为人旷达不羁,善谈笑,被人誉为“清淡风流”。后期自称“四明狂客”尤为放诞。他还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善长草书、隶书。其诗作今存二十首。其中写景、送别、咏物、抒情等篇章,多为情味隽永,脍炙人口的诗篇。
《咏柳》一诗就是以奇妙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来描绘春柳生气蓬勃的葱茏景象的。同时还赞颂了春风那平等普济众生的美德。读后给人以美的感受。
我们知道,柳树的枝条柔韧,叶带狭长,轻盈苍翠,婀娜多姿,逗人喜爱。生命力强,无论是在沟旁、河边、堤上路边、宅院村边,到处都可见“翠柳如烟”、“含烟如雾”。古往今来,人们都比较喜爱它、关注它。尤其是我国的古代诗人和“柳”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骚人墨客特别关心柳、撰写柳、刻画柳,歌柳、咏柳、叹柳。有的出于喜爱之心,赞誉它;有的出于痛苦之心,埋怨它。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心情之下,柳树却遭到了不同的待遇。
如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八说:“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这是写春天的柳树多情又多义。又如唐.韦庄《台城》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写柳树无情无义而遭到责怪。梁代简文帝萧纲是最喜欢咏柳的人。有《咏柳诗》、《绿柳诗》、《折杨柳诗》等七八首。在他笔下的柳,由于心情和感受的不同,有的是褒赞,有的是贬怨,形成景同情异的状况。如《和湘东王阳云楼檐柳诗》前四句说:“暖暖阳云台,春柳发新梅。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写出了柳树的生机勃勃,婀娜多姿,令人喜爱。《春日想上林诗》前四句:“春风本自奇,杨柳最相宜。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则更叫人津津乐道。而《咏柳诗》:“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则给人惜别哀怨之感。在《春日诗》里:“年还乐应满,春归思复生。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他把柳发和断肠相联系,显然是埋怨柳树。你柳树不发芽亲人也不会离去的。
咏柳、吟柳、歌柳、叹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上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中就有关于“柳”的描写,如《小雅.采薇》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这是说他出征时,正是柳条迎风披拂的春天。东晋谢玄认为这几句是《诗经》中最佳的诗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也说:“依依尽杨柳之貌”是说写出了柳条柔软的能够随风飘扬的姿态,足见他对这段描写是推崇备至的。到了汉魏八代借柳咏怀诗篇出现高潮,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咏柳诗、词、赋。尤其是梁代的几位皇帝对咏柳颇感兴趣,他们写了不少的咏柳诗篇。枚乘首开以柳为题目的词赋《柳赋》,接下来王粲也有《柳赋》,汉乐府古辞有《折杨柳行》,陶渊明有《五柳先生传》。到了唐代诗人咏柳的举不胜举,打开《全唐诗》直接以“柳”为题的诗篇不下几十篇。仅李商隐以柳为题的诗篇就有十几首。纵观这些咏柳诗作,不外“爱柳”、“怨柳”两种,而以后者居多。不管是写“堤上柳”、“江边柳”、“路边柳”、“楼头柳”,大多是将柳与惜别相联系。这样,“折柳送行”就成了骚人墨客的主要书写内容,也成了唐人折柳送行的习俗。应当说,折柳送行不始于唐代而是汉代。据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赠柳送别。如在一些汉乐府民歌中就有明显的描写。在《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歌辞》说:“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在《杂曲歌辞》中有《送别诗》说:“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到文人手里借柳咏离别情怀的诗篇就更多了。梁元帝萧绎《折杨柳》说:“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吴均《咏柳诗》说:“朝作离蝉宇,蔷成缩鸟园。不为君所爱,摧折当可言。”陈代岑之敬《折杨柳》说:“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李白的《忆春娥》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等等。这些诗篇以“折杨柳”为题,写朋友别离之苦,写情人出走之恨,写家人不得团聚之怨。而贺之章这首《咏柳》诗,却不蹈前人之辙,另辟蹊径,一改怨柳之情的哀痛之调,写出新的境界,爱柳颂春给人以轻松欢快之美感。下面我们欣赏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是写树。从字面意解,就是说,这柳树是用碧玉妆扮而成的。“碧”,翠绿色。“玉”,美者颜如玉。这是从颜色苍翠来写柳的姿色之美。这样解释似乎有点不大解渴。倒不如从拟人化的角度来分析,以物比人,蕴含深情。这是诗人将柳比喻成美人。写“柳”象美丽的姑娘那样美。南朝.宋《清尚曲辞.吴声歌曲》有《碧玉歌》三首,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是柳树的枝叶将“碧玉小家女”打扮的更加美丽动人了。
第二句是写枝。“丝绦”是用丝编织的带子。这是写柔条垂拂的繁茂,写柳的风姿。柔长的枝条千枝万缕,春风吹拂,体态轻盈,宛如妙龄女子翩翩起舞。姿态非常动人。“万条垂下”的“绿丝绦”不正像碧玉小家女穿的百褶裙吗?我们可以想象这碧玉小家女的长裙外还有短式腰裙,裙子上还有许多的边花、角花、暗花,还有许多的佩带装饰物,既简洁又淡雅;而这衣料又多是那绸缎纱。她的服装给我们以轻盈、柔美、洒脱之感。
第三句是写叶。柳树叶带狭长,往往用来形容女人的眉毛,如“柳叶眉”。梁元帝萧绎的《树名诗》说:“柳叶生眉上,珠铛摇鬓垂”。古人多以“杨柳腰”“柳叶眉”来形容女子之美,非常传神。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脸庞、眼睛、眉毛了。诗人因这美女太美了,大概也动了心,马上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千般说不尽的风流的脸儿”,不知是“谁”给修出来的?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蕴含着诗人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是写春风。回答第三句提出来的问题,是“二月春风”用剪刀剪出来的“细叶”。这又是拟人化的手法。“碧玉小家女”之所以这样漂亮,是“春风”这个慈母把她培育抚养出来的。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请注意,古人在咏柳时常常是和春风联在一起的。如梁简文帝的《春日想上林诗》:“春风本自奇,杨柳最相宜。”唐.苏廷《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舍烟”。毛泽东在《送瘟神》诗中更直接将春风和杨柳联在一起,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而人们在咏春风时,又往往是状春风多情。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诗说:“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新晴》诗说:“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里将春风拟人化,会“拂人头面”、会“开门”、会“翻书”,而且还不是一般化的拟人化,是“物色带情”。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已有情”,“旧相识”,真是多情倍至。而贺诗《咏柳》中的“二月春风”虽没“有情”“相识”之词,而它那又“裁”又“剪”的辛勤劳作和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精神,也足见其殷勤、爱惜之心了。“春风剪柳”这是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是移情于物,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无情的东西,看上去已变得有情了。真乃此时无情似有情。这首诗名为“咏柳”,实为“颂春”。“春”在这首诗里扮演了主要角色,是它剪裁了细叶,是它修整了垂条,是它妆扮了柳树,一句话是春给了大自然之美。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表现在意境优美方面。《咏柳》全篇四句纯用白描,不著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意境深邃、含蓄。它不仅写柳,而且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淑女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姿,非常逗人喜爱。诗人那欢快愉悦之情跃然纸上。清人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粗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贺诗可称得上“上乘”之作了。
其次,构思巧妙,逻辑性强。这首诗采用先远后近,先大后小,先概括后具体的办法,将柳树的风姿层层展开,逐步引申。我们如果用摄像机作分镜头处理的话,那映入人们眼帘的首先是一株苍翠、高大、完整的柳树,从色彩、形状上给我们一个总的轮廓;接下来将摄像机往前推进,这穿着万条丝绦的大半个身体都闪现出来了,最后给一个特写镜头,专门照脸庞、眼睛、眉毛,使树干、树枝、树叶层层递进。越看越清楚,越看越爱看。
除此之外,这里还写出了因果关系。之所以树茂、枝嫩、叶美,这是因为有二月春风的缘故。是“春”造就了柳树之美,是春给了诗人欣喜愉悦。
这首诗没有局限于具体环境来写,而是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来对春柳作生动具体描绘的,这就为驰骋想象、泼洒笔墨创造了条件。由于背景广阔,它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写大抒了。这也是我们读后胸襟开阔、心血沸腾之关键所在。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钱塘湖春行
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
观沧海
潇湘夜雨·灯词
滕王阁序
柳梢青·灯花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公子行
与朱元思书
更漏子·烛消红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游山西村
苏武庙
梅花
山花子·春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湘中
江雪
摸鱼儿·午日雨眺
沁园春·长沙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吊岳王墓
望岳
忆旧游·登蓬莱阁
山居秋暝
徐孺子祠堂
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
雨霖铃·寒蝉凄切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鹧鸪天·代人赋
自嘲
绝句
自题小像
鹧鸪天·离恨
秋夕
烟水寻常事
题三义塔
关山月
望庐山瀑布
答客诮
游子吟
使至塞上
惯于长夜过春时
无题
游子吟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书愤二首
赠邬其山
题西林壁
自题金山画像
哀范君三章
替豆萁伸冤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无题
夜雨寄北
送O.E.君携兰归国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赠日本歌人
无题二首
赠陈商
送增田涉君归国
泊船瓜洲
赠画师
临路歌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吊卢骚
公安县怀古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莲蓬人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庚子送灶即事
祭书神文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题《呐喊》
春日寄怀
题《彷徨》
思玄赋
惜花四律 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天净沙·秋
悼杨铨
辛亥残秋偶作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偶成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赠蓬子
一·二八战后作
壬戌清明作
山中
教授杂咏四首
所闻